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43篇
  261篇
综合类   1256篇
农作物   19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2.
蔷薇科植物中有多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水果,如苹果、梨、桃、草莓和黑树莓等。这些水果普遍容易发生由多酚氧化酶(PPO)介导的酶促褐变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从全基因组角度分析比较PPO基因家族,有助于加深对PPO基因家族和功能的认识。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这5种植物的PPO基因家族进行了基因鉴定、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内含子统计分析、基因系统进化、基因倍增与丢失等特征分析。从这5种植物中,共计鉴定出了42个PPO基因,其中6个基因被认定是假基因;绝大多数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叶绿体,2个定位于线粒体,3个是分泌型蛋白;PPO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串联重复和散布两种形式;9个基因具有内含子,聚类结果显示可以将它们分为6个类型,每个基因类型在进化过程中都发生过基因倍增和丢失;同型基因内含子的位置和大小具有相似性。这些结果揭示蔷薇科植物PPO基因内含子是伴随着基因倍增产生的,基因倍增也是推动PPO基因多样化的重要动力,PPO基因倍增和丢失差异导致PPO基因数量在不同物种之间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总ATPase、PEPCK、AO和CAT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下降;糖分含量、SPS和S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下降水平不显著;P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上升。根据结果分析推测,与能量代谢或胁迫响应等相关的物质或酶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的亏损现象可能是NJCMS1A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Softening process and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in kiwifruit differently exposed to light intensity and harvested at two different times (October 10 and November 14). Fruit was stored for 2 months at 0 °C (S1) and then maintained for a week at ambient temperature (S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uit harvested later presented a faster softening rate during storage than fruit harvested earlier, even if antioxidant activity did not change. Light-exposed fruit showed higher flesh firmness than that of shaded ones.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 was higher in kiwifruit maintained for a week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fter cool storage and, in particular the highest value was recorded in fruit harvested later. The behaviour of β-galactosidase was different: it did not show changes in fruit harvested later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light- and shade-exposed fruit harvested earlier.  相似文献   
5.
郭锡来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5,21(4):238-242
选择性分离了Nosemabombycis孢子表面蛋白和总蛋白,采用SDS-PAGE检测发现,孢子表面蛋白由分子量不同的3种亚基(32000、26000、24500Da)组成,其总蛋白至少包括25个条带。同时将从养蚕生产中收集到的两种微粒子MA-1和MD-1以及从野外昆虫收集到的微孢子虫Pha-M和Ha-M与N.bombycis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微孢子虫间蛋白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冷地早熟禾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提法和水提法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冷地早熟禾的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TNC)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强度刈割试验以观测TNC与再生的关系。结果显示:冷地早熟禾的TNC季节变化呈宽“U”型,两种提取方法的TNC在返青后都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酸提TNC在开花期为最低点,水提TNC则是在抽茎期。抽穗期刈割对植株体的再生高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而TNC和再生之间并未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良热硼酸法高效提取苹果果实RNA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苹果果实、尤其是成熟期的果实中多糖和其他次生物质含量高,难以提取RNA。对此,在原热硼酸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添加提取辅助剂并根据辅助剂特性调整提取步骤,高效、稳定地从苹果果实、尤其是后期果实中提取到了高质量的RNA。所得RNA的A260/A230大于2.0,A260/A280为1.8-2.1,并且RNA产量高,其中前期果实RNA产率在13.40μg/g以上,后期果实RNA产率在7.02μg/g以上,完全可以满足RT-PCR、cDNA-AFLP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甜瓜子叶中提取总DNA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璐  赵长增  陶兴林 《果树学报》2005,22(6):748-750
用分子标记方法检测甜瓜杂交种子纯度,如果从真叶中提取DNA,检测周期至少需要15d。为了缩短检测周期,我们分别以甜瓜的成熟干种子、吸胀水后“露白”种子、3d龄刚转绿子叶、6d龄子叶、9d龄子叶和12d龄子叶为材料,进行了提取总DNA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干种子和吸胀水后“露白”种子外,其他的材料都可以提取到DNA,但是DNA的质量因子叶日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日龄的子叶中,以3d龄子叶提取的DNA质量好。子叶6d龄时,提取的DNA质量次于3d龄,少量DNA开始出现降解,以后随着子叶日龄的增加,DNA降解加重。另外,与以真叶为材料提取的DNA样品相比较,子叶DNA样品中的蛋白质等杂质含量高,应增加氯仿抽提纯化次数。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5个豇豆Vigna sesquipdalis Wight品种在受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的若干阶段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分析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后24h内,免疫和抗病品种的PPO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前者PPO比活性变化率高峰出现早,后者出现迟.在接种后,各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上升,但中抗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早,免疫和高抗品种出现晚.此外,中抗和感病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在接种12h左右出现高峰后立即下降,而高抗品种的则持续上升至24h左右出现高峰,免疫品种的POD比活性也在24h左右出现高峰,但其POD比活性变化率则持续到48h左右达到高峰,且免疫和抗病品种的峰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甘蓝多酚氧化酶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杀虫剂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动力学法,在研究了甘蓝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有机溶剂和杀虫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多酚氧化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丙酮和乙醇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以及小菜蛾和桃蚜取食的胁迫会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