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1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95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75篇
  141篇
综合类   302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宋阳  李盛楠 《中国食用菌》2020,(1):237-239,243
推动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促进食用菌合作社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进而有效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引导农业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对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下三个方面是食用菌合作社成员对参与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程度最为强烈;影响因素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食用菌销售收益的满意程度;二是借助合作社销售食用菌的占比;三是食用菌合作社决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2.
竹产业是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产业,四川省兴文县把竹产业作为振兴乡村的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在全县各乡镇大力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在总结兴文县竹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兴文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42-16343,16346
介绍了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现状,2004年中央惠农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机械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变迁的推动作用:夯实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改变的物质基础;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社会化程度。提出了培育农村地区新的消费热点的对策建议:引导农村居民树立起现代消费理念;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4.
科学认识乡村地域结构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以扶余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调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运用规模分析、核密度估算、缓冲区分析,从用地规模、分布格局与土地利用条件方面探讨扶余市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研究表明:扶余市以微、小型居民点居多,居民点数量随着规模的增大逐渐减少,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不均匀分散分布;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核密度为0.4个/km2,空间布局呈东南部高密度集聚成片,向西逐渐密度降低,西部零散错落分布;居民点分布呈现较强的城镇指向性,交通用地对居民点有集聚的作用,河流对微型居民点和大型居民点有集聚吸引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的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具有目标的统一性和措施的互补性,实现二者有机衔接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贫困治理的历程与特征梳理,结合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理论上的逻辑基础与实践上的认知偏差,探讨促进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着力点。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治理依据瞄准对象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四个阶段,显示出贫困治理方式从"输血式救济"到"造血式开发"转变、扶贫瞄准对象遵循"区域—县—村—户"的顺次由"面"及"点"演变、贫困治理目标由"解决温饱"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民生改善"转变三个特征。当前,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应该遵循以乡村产业为接口,以乡土农民为主体,以乡村创业为手段的内在逻辑。苏北地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探索出一些积极做法。但是,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仍然存在一些认知偏差,表现为以传统工业化思维发展乡村产业,忽视彰显乡村特色;以传统城市化思维实现农民市民化,忽视农民主体地位;以传统城乡二元思维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忽视农民创业能力。因此,需要以农业为基础衍生新业态,以农民为主体提升新能力,以创业为手段积蓄新动能,才能实现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愈发重要。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涵义,剖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挖掘了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应用层面,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刘术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53-7555
在阐述绅士的含义及来源的基础上,剖析了绅士在乡村社会自治中的作用,探讨了绅士自治在我国传统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先昌  万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50-21452
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农民环境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从改善司法救济制度的角度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邹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03-13804,13807
通过对国内外涉及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研究了收入水平与幸福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类似于倒"U"型曲线,且可以从适应、社会比较和心理预期3方面进行解释。最后,就如何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的同时能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淡化人们对金钱和物质地位的竞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农村居民各尽其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追求更加强烈,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需求随之增强,作为乡村记忆符号的祠堂文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祠堂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社会性、传承性、稳定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发挥着保证、凝聚、育人和激励等功能。将祠堂文化与乡村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通过推进美好乡风和乡村振兴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