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驼绒藜雨季移栽成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不同季节移栽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系列研究之一。干旱区春季生态建植有补水之苦,雨季移栽表明,不需坐水或补水,成活率可高达60%,浸根可提高成活率至90%;说明雨季移栽是可行的。移栽植株数日内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脯氨酸含量骤然升高,含量恢复过程则较缓慢,说明移栽使植株突然损伤,但终能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荒漠草原“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旱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是优良的旱生牧草,但其果实带毛、粘连,不适宜机械播种,而且种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湿度,在荒漠草原地区直接播种,建立旱作人工草地难度很大。采用育苗,机械化植苗技术,在撂荒、退耕地建立旱作人工草地,具有成活率高、速度快,操作性强、成本低、简单易行的特点,可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效益显著,为荒漠草原地区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可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木立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吴红芝 《园艺学报》2000,27(2):151-152
以木立芦荟的叶片、叶鞘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叶鞘和茎段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腋芽直接萌生。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愈伤组织诱导,MS+6-BA2。5mg/L NAA0.15mg/L;(2)腋芽萌生,MS+6-BA2.0mg/L NAA0.15mg/L;(3)丛生芽分化及继代,MS+6-BA2.0mg/L NAA0.10mg/L;(4)生根,MS 6-BA0.3-0.5mg/L IBA0.2mg/L+活性羰0.5%。  相似文献   
4.
单杆芦荟离体快速繁殖,芽增殖培养基以MS+BA2.5mg/L NAA0.2-0.3mg/L,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2.0mg/L 活性炭0.2%-0.3%,壮苗培养基以1/2MS+IBA2.0mg/L为好。培养温度以28℃最佳。快速繁殖方法用分叶法比常用的分株、分芽方法,繁殖系数高。培养出的壮苗移栽于河沙中,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从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水分生理指标普遍高于绵毛优若藜,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华北驼绒藜的光合作用要比绵毛优若藜强。初步认为华北驼绒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木立芦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防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立芦荟叶片作外植体,培养于附加6-BA 2.0 mg/L 2,4-D 0.5 mg/L的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及维生素C附加物成分,研究木立芦荟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各种附加物成分对防止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和维生素C均可有效防止褐化,2.0 g/L的活性炭或0.2 g/L的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的减轻褐化,效果最好,活性炭和维生素C配合使用时,以2.0 g/L活性炭与0.1 g/L维生素C配合使用时最理想。  相似文献   
7.
木立芦荟和三角芦荟的组织培养和低成本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BA3+NAA0.2和MS+BA4+NAA0.2分别为木立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和三角芦荟(AloemitriformisMill)的诱导培养基.1/2MS+BA2+NAA0.2和MS+BA3+NAA0.2分别为两种芦荟的增殖培养基,对茎段、茎尖和吸芽进行离体培养.以4周为一个继代周期,每周期可增殖6~8倍,现已经过26个继代周期,一个外植体每年可增殖至813个芽苗.为减轻褐化,降低温度至22℃、光照强度800lx,附加活性炭3~5g@L-1.用白糖替代蔗糖,自来水替代蒸馏水,果酱瓶替代三角瓶,既不影响培养效果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木立芦荟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木立芦荟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1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3.66%以上.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
驼绒藜属植物为旱生、超旱生优良饲草,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防风固沙作用强,在改良草地、防止草原“三化”及荒漠草原区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驼绒藜属植物解剖学与细胞学、种子生理、抗性生理、生物学、生殖生物学与生殖生态学研究等6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华北驼绒藜种子在超干燥(含水量4.2%~4.5%)室外温度条件下贮藏,与低温贮藏效果基本相同,能显著延长种子寿命。在超干燥贮藏过程中,种子的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酯酶)系统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结果延缓了种子老化,从而提高了其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