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7篇
  49篇
综合类   357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0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大麦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β-葡聚糖积累特性,及淀粉各组分与β-葡聚糖的关系,以2个皮大麦、1个裸大麦和1个糯裸大麦为试验材料,测定花后7、14、21、28d淀粉各组分及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甘啤6号淀粉各组分含量随灌浆推进均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甘垦啤7号和甘垦6号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花后21d有1个峰值。糯大麦C 2-1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非糯大麦;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非糯大麦,整个灌浆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β-葡聚糖含量均随灌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成熟期含量最高;整个灌浆期糯大麦C 2-1含量显著高于非糯大麦。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与β-葡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作为高β-葡聚糖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Logistic方程拟合发现,直链淀粉、β-葡聚糖最终积累量与积累起势与有效积累时间有关,支链淀粉最终积累量取决于最高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集约化对虾养殖中,饲料中添加昆虫蛋白0.25%、a5%与添加葡聚糖1%的对比试验,经126天养成,结果表明添加昆虫蛋白a25%组较理想,养殖对虾的每公顷产量、成活率比添加葡聚糖1%的两组,分别搞高152.5kg、115%,且在生长指标上昆虫蛋白0.25%试验组在肥满度、日增长率、日增重率分别比葡聚糖1%试验组提高4A%、67%、10.4%。说明昆虫蛋白均优于葡聚糖。  相似文献   
3.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纯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硫酸铵盐析、SephadexG 2 5和SephadexG 1 0 0层析的方法提纯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并利用卵磷脂水解试验监测α毒素的析出峰。结果表明 ,以 50 % (W/V)硫酸铵盐析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经SephadexG 2 5过柱后能很好地层析脱盐 ,并初步提纯 ,再经SephadexG 1 0 0层析后则能得到相对较纯的α毒素。该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啤酒中β-葡聚糖的定性定量分析和啤酒易滤性的测定,发现溶解状态的β-葡聚糖对啤酒的过滤没有明显的影响,而β-葡聚糖凝胶对啤酒过滤有严重影响.啤酒中β-葡聚糖凝胶的分子量在300 000以上,当含量达到20 mg/1时,就会使啤酒膜过滤困难.啤酒的易滤性与β-葡聚糖含量之间里r=-0.222的不显著负相关,而与β-葡聚糖凝胶的含量之间呈r=-0.841~(***)的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β-葡聚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日龄AA肉仔鸡480只(公雏),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 林可霉素,三个β-葡聚糖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50、100mg/kgβ-葡聚糖,以研究添加β-葡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细胞和体液免疫、血清中溶菌酶含量以及盲肠内乳酸杆菌的影响。结果显示:肉仔鸡日粮中添加50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0~49日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显著提高21日龄脾脏的相对重量(P<0.05);添加β-葡聚糖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8.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苗期初筛、复筛、抗谱测定和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等不同鉴定方法,对经分子检测证明已整合有碱性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精酶基因的22个转化系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筛选出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原种对照七丝软占有明显提高的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其中表现高抗的有来自F4-9转化株系的7个品系。高抗材料的R7代品系,经室内抗谱测定及田间病圃试验结果,仍然表现高抗稻瘟病。本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优质感病品种改良成高抗品系,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乙烯非敏感型花卉衰老相关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大丽花花瓣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花瓣衰老相关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结果]从大丽花透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花瓣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44个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从中分离、鉴定了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hydrolase,XTH),其表达量随花瓣的衰老进程而持续增加,属于一种衰老相关蛋白质。以大丽花花瓣RNA为材料,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大丽花花瓣XTH基因的c DNA序列,其编码区序列全长882 bp,编码293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登录号HM053613.1,命名其为Dp XTH1)。聚类分析表明,Dp XTH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XTH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分离、鉴定的大丽花Dp XTH1属于植物XTH家族,其生物学功能与大丽花花瓣的衰老进程及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