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诗如画的晓起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中 《农业考古》2004,(4):257-261
清代婺源人齐彦槐有一首描写村居的诗,诗中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到过晓起村的人都说,齐氏的诗与下晓起的村落环境,竟“绝妙何图诚若是”。  相似文献   
2.
美国南加州建筑风格追求幽雅闲适、回归自然,具有亲切、轻松、不张扬、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意识。将其引入别墅庭院景观中,以满足人们渴求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文章主要介绍南加州建筑风格的产生、特征、优点,以及南加州建筑风格在别墅庭院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因素,包括植物、水体、路、小品和附属设施。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农耕文明传承千年的国度,乡村是她的基石。在千年的时光中,乡村的形成与发展都和周围的环境与农事的节令相对应。房子如何建?秧苗何时插?聚会、嫁娶、民俗等都是以农事作为参照物的。农事是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农事为核心生发出来的乡村建筑风格、布局,以及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都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与庄稼和气候有关。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哲学就是一部关于乡土的哲学,也是维系中国千年传承发展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临湖的里昂庄园(Lyons Demesne),四周树木葱茏,寂静无声。这个占地达600英亩,面积达242公顷的家,有着生动的白色廊柱和唯美的回廊,呈现出来的乔治亚风情让我们联想到乱世佳人郝思嘉对十二橡树庄园的惊叹——美丽得像希腊神殿般。  相似文献   
5.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于1950年10月建成,总占地21.3hm^2,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陵园整体设计采用具有明显中轴线的规则式布局,堂、馆采用古典建筑风格,植物多以松柏为主。作为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历60年的风雨侵蚀后,如今园内建筑老旧,道路破损、树木单一已制约着陵园发展。今年国家拨出1900万专项资金,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改造。现将园林的改造设计思路及陵园的发展方向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郊外、山区休闲旅游成了城里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释放心情的一种时尚。特色各异的"农家乐"成了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7.
上海风景     
杨柳啊风里轻摇,正是一年春色好。 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同朋友去逛公园。我们来到上海陆家嘴中心绿地,发现那里的景色十分优美。 那里有举世闻名的东方明珠塔,还有建筑风格别致的金茂大厦、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8.
经过繁华热闹的天安门广场,往西南方向走,我们就会发现一条小巷子,巷子两边的建筑风格古朴而典雅,不时还会发现有卫兵站岗,这就是西交民巷。沿着巷子东行,路北的一栋五、六层高黄色的欧式建筑就是我们这次的目的地——中国钱币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柳氏民居真实地记载了河东百世书香文人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它以中国宗族制度传统为总布局,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为一身,巧妙借用建筑工艺手法与历史名人格言书法为装饰,在空间组合及表现形式上严格遵循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在体现中国家庭的伦理道德、适应中国传统家庭起居习惯的同时,给人以一种统一、严谨、封闭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高椅村     
<正>高椅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沅水上游雪峰山脉的南麓,近贵州省。杜甫《咏怀古迹》中有一联:"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句中"五溪"之一的雄溪,即现在的巫水,就在高椅的东面。高椅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特殊,其实这里原名渡轮田,显然古代是一个渡口。后来,因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师椅,把村子拥抱,于是更名为高椅村。村里85%以上的人都姓杨,据说是南宋诰封威远侯杨思远的后裔,都是侗族。建筑风格高椅居民群落以五通庙为中心,按梅花状向外辐射,大小纵横的巷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