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湿热(毒)型1.1临床症状多由助产、胎衣剥离或其他原因损伤子宫或胎衣残留子宫所致。该型病牛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严重:发热,口渴喜饮,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如米泔水样,多为脓性或夹杂血液、豆腐渣样黏稠物,味腥臭,卧地后流出量更多;弓  相似文献   
2.
3.
仔猪黄白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TEG)引起的幼畜急性肠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严重危害养猪业.根据该病发病特点以及临床症状,仔猪黄白痢分为黄痢型和白痢型,前者易见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仔猪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为特征,同窝仔猪发病率90%以上,死亡率也很高;白痢易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临床以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具腥臭、粘腻特征,同窝仔猪发病率30%~80%,尽管死亡率较低,但会造成仔猪生长缓慢,降低饲料报酬,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哈尔滨市五常市某个体养殖户5000只7月龄的海兰褐蛋鸡,死亡 7~8只/d,经当地兽医诊断为禽霍乱.当地兽医应用治疗量的乳酸环丙沙星饮水治疗,同时用20kg碳酸氢钠拌1000kg饲料,第2d早晨发现死亡40多只鸡.  相似文献   
5.
观察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水溶液放置在不同的条件下20天,对其进行紫外吸收峰鉴别及含量测定,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做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在277±1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置自然光下的溶液有杂峰,且含量逐渐降低,而避光低温放置的溶液无杂峰,且含量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金国星 《畜禽业》2006,(8):17-18
采用中西结合制剂复方乳酸环丙沙星治疗仔猪黄白痢,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比较,复方乳酸环丙沙星在0.1ml/(kg体重)的剂量下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乳酸环丙沙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乳酸环丙沙星、中药“孕宝”制剂两种药物对134头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治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9.17%、72.73%、71.43%;“孕宝”治疗此3种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3.10%、72.73%、83.33%。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优于“孕宝”,“孕宝”治疗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则高于乳酸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情况江苏省涟水县大东镇成某于2010年3月份购进肉鸡4000只,早期预防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曾使用过乳酸环丙沙星粉、硫酸新霉素等药物饮  相似文献   
9.
由于禽流感疫情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发生,打破了许多常规的免疫程序和人们的惯性思维,甚至连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等常规免疫也频繁调动程序。2004年以来,禽病疫情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物价上涨引起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扬和一系列养鸡成本的增加,兽药市场的不规范导致用药的极大混乱。2007年至今,淋巴白血病等以往只见于报道的疫病不断发生,引起一定范围的慌乱,病毒性关节  相似文献   
10.
喹诺酮类抗菌素以其高疗效、低毒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诸多优点,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乳酸环丙沙星能引起犬过敏,未见临床报道,本人在实践中遇到6例,现报道如下: 病例1997年5月21日 某饲养的8月龄体重约20 kg的母狼犬前来就诊,检查、鼻镜干燥,眼结膜潮红,心跳110次/min,舌面有少量白苔,T39.4℃、P110次/min,诊为感冒,给予50%葡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