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2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9篇
  5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茗话茶德     
自从神农发现和利用茶之始,古代茶人就不断探索茶的本性和茶文化的内涵。茶作为清素高雅之品,灵魂之饮,又偏出在以道德仁礼制,厂有“以孝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给茶的性灵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久而久之,便物化为“茶德”之理念,也便有了茶人之品德了。品茶与人  相似文献   
2.
观赏眼前的这枚奇石,仿佛身临大江岸边,那水波荡漾、起伏有致的韵律,那滚滚向前、一泻千里的气势,令人产生十分愉悦的心境和荡气回肠的感觉。在这里,大自然的神奇之手,竟将中华民族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滥觞描绘在这枚小小的卵石上,令人称奇而有叹服。  相似文献   
3.
4.
2005年4月14日是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08周年。先生诞辰后的一个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国茶业沧桑巨变由衰转盛的一个世纪。觉农先生正是在中国社会总体包含局部的大变革中,用他赤子之心的真诚、努力和创造,投身中华民族大变革和茶业变革的艰辛实践,成就了他现代茶圣的彪炳业迹,树立了自唐代茶圣陆羽以来的又一座文化丰碑。  相似文献   
5.
曾燕舞 《蔬菜》2005,(4):1-4
2001年7月3日,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儿,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扬眉吐气。我国政府已承诺要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出色的一次奥运会,北京作为举办城市将具体落实申办时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主题。因膳食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和比赛成绩,所以奥运会期间食品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龙"是皇权和吉祥的象征。它无所不能而又如此"尊贵",中国人把它认作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自己则是"龙的传人"。自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时代开始, 龙就变成了帝王的徽号,倍受尊崇。那么谁是龙的Model?自然界中是哪一种动物得到造物的恩宠,被神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龙的形象呢? 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然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归纳起来,有十几种说法:包括"蜥蜴  相似文献   
7.
<正>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她功高日月,德配黄帝。嫘祖为西陵部落首领时教民养蚕,抽丝编绢制衣,她为了把丝绸技术传遍九州,毅然决然与轩辕实现联盟联姻,首开了族外通婚之先河,实现了中华万邦一统。嫘祖的发明创造结束了先民夏则树叶冬则兽皮的蛮荒时代,开启了光辉的丝绸文明新篇章,促进了人类的衣着文明,使中华文明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嫘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平的使者、巾帼的典范。衣被天下,丝美全球。嫘祖历来受到各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家训的栏目,触动颇多.小学二年级时,同桌有一支钢笔,借给我用后,忘记收回。我顺便带回家了。当时,家里困难,买不起笔.我又很想要一支,舍不得还。怕第2天同桌要用笔,我连上学都没敢去。二哥问也不敢说。直到妈妈问起,我才吞吞吐吐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严厉地说,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她要求一定要把钢笔退给同桌。第3天,  相似文献   
9.
物换星移,大浪淘沙。历史的氤氲淹没许多如烟往事,却带不走伟人志士崇高的思想与追求。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他用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严肃的科学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永不停驻的探索,把渺小的个体倾力放大,把先进的思想无限延伸,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涛  阳文  黄宁 《中国农资》2011,(16):26-26
国殇已去,大爱永存。三年来,我们温情守望,守望中国大西南那片美丽而坚韧的土地;三年来,我们日夜牵挂,牵挂巴蜀腹地那些意志如虹的亲人。新汶川,新北川,新四川,在坚强的脚步声中我们感受到中国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大难兴邦的图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一批四川农资企业也遭受重创,然而勇者无畏,在举国大爱如潮的支持与自身坚强卓绝的努力之下.我们的农资人、农资企业挺起了铁骨脊梁。四川蓥峰实业地处重灾区,大灾难面前,蓥峰精神昭然于世.蓥峰人用三年时间在地震废墟上书写下新的奇迹。本报特刊发"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专题,以铭记历史。激励未来,让抗震重建精神感召我们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