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15篇
林业   387篇
农学   1160篇
基础科学   156篇
  60篇
综合类   6110篇
农作物   1209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2196篇
园艺   2274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957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1167篇
  2007年   923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1031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998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689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入葡萄新品种"天工墨玉"开展区域试验观察,连续3年试种,发现其果穗圆锥形,较紧凑,平均单穗质量460.19 g;果粒近圆形,紫黑色,平均单粒质量10.15 g;果肉硬脆,草莓香味较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鲜食品质优良;不裂果,耐贮运;未见明显病虫害。"天工墨玉"葡萄适宜在福建避雨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
3.
元优919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元丰A与恢复系福恢919共同选育的中籼弱感光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建阳区潭城街道回瑶村连片种植20.8 hm~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9 314.00 kg/hm~2,最高产量9 652.20 kg/hm~2。总结了元优919在建阳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结合了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并对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能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往往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以及思想问题,合理的运用茶文化的引导作用,不仅能够缓解这些问题,而且还能够完善和创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本文以茶文化为内容,对其在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4个甜樱桃品种在德州的引种表现及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入山东德州的4个甜樱桃品种美早、萨米脱、布鲁克斯、拉宾斯进行了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对其性状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生长良好,适应性强,结果正常,果实品质优良,可以作为德州地区日光温室的栽培品种发展。简述了4个甜樱桃品种在日光温室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9.
2009年自温州瓯海引入丁岙杨梅,观测丁岙杨梅在临海市的栽培性状及果实性状。观测发现: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丁岙杨梅的生物学性状表现时间有较大波动,花期、梢期、果期早晚的波动时间在15d左右;丁岙杨梅在临海市的生物学性状与原产地相比,提早3~5d;丁岙杨梅的果实性状与原产地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临海市是丁岙杨梅适宜栽培区,并提出相应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跨文化的理念,译者在翻译茶诗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英语诗歌的表述形式,按照英语读者可以接受的形式将我国茶诗翻译出来,这样才能够使译诗在最大程度上被读者所接受。本文首先就跨文化概念以及跨文化与茶诗英译的关系进行简单阐述,并就我国古代茶诗的特点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基于跨文化视角对茶诗的英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和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