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舒扬 《海洋渔业》1985,7(4):191-191
<正> 爱尔兰渔工研制的新型多机翼式拖网网板,已在荷兰研究船上进行试验,不久将在1,200马力的荷兰拖网船上投入使用。该网板是用钢制成,有三个垂直水翼部分,由3个水平扁支柱连接,使展弦比约为2∶1。有一摇摆网板三角架安装在中央支柱上。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着重分析矩形V型曲面网板开缝口导流板曲率与网板水动力性能的关系.结果证明当网板的展弦比为0.68,缝口中心线距网板前缘的距离与网板翼弦长度之比为0.316,导流板曲率为9%时,网板具有较高的水动力性能.当冲角为35°时,其升力系数为1.31,阻力系数为0.75,升阻比为1.746.同时证明了导流板曲率对力矩系数和压力中心系数的影响均很小,在常用冲角范围内该网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李守刚  孟伟 《齐鲁渔业》1995,12(6):40-42
采用单拖作业捕捞地方性,区域性小型鱼虾类,比双拖综合经济效益提高406以上,本文介绍了40马力单船拖网的渔具渔法,1995年专家鉴定认为,本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2.5,~2 V形网板》是农业部行业标准。本文详述了制定该标准的依据和各项主要参数。标准同板的翼弦(1)2060mm、翼展(b)1260mm、展弦比(A)0.635、板面折角15°~16°,质量280±10kg,面积计算式:s=1b-0.8R~2。并介绍了通过网板模型的风洞试验得出网板升阻力系数等的流体动力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5.
杨人伟 《海洋渔业》1984,6(2):91-91
法国Morgere展示一种既能省油又可以节省船上放置位置的拖网网板。据Morgere讲,这是一种独特结构的网板,它的特点是双层平行滑面,形状有点象老式双翼飞机的机翼,因而这种网板叫“双层”网板。这种网板运行时所需的动力大为减少,而伸张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6.
小型渔船单拖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9KW以下小型渔船单拖网的网具设计,网板设计及捕捞 技术经验的总结,论 北方海域单拖的网具特点,网板参数选择,以及同双拖网生产对比情况,并提出了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小型渔船单拖网平面矩形网板升阻比偏低、扩张力小、阻力大的问题,研制了双缝口平面矩形网板。14.1kW渔船,网板主尺度1.7m×0.5m,双缝口结构,第一缝口设在距网板前缘0.65m之处,缝口角度33°,缝口间距9cm,缝口尺度0.35cm×0.02m。海上生产试验表明;新型网板扩张力比普通网板提高18.7%以上,增加产量23.8~32.8%,增加产值31.1~40.6%。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填补山东省空白,在同级单船底拖网产量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立式双曲面网板水动力性能及流场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板是拖网作业系统中重要的属具之一,其水动力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拖网网口的扩张,并影响其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利用水槽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研究立式双曲面模型网板在不同展弦比λ(2.5、3.0、3.5、4.0)、弯曲度f/C(10%、15%、20%)、后退角Λ(0°、10°、15°)下的水动力性能,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的网板水动力性能,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并实现网板周围流场可视化。结果显示:①2号网板(λ=3.0、f/C=15%、Λ=10°)升力系数最大,冲角25°时,模型试验值为1.70,数值模拟值为1.88,阻力系数随冲角增大一直增大,且后部流速的模拟值和测定值平均偏差为4.40%,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吻合度高。②2号网板在流场分布中边界层分离点随冲角增大逐渐向翼端前沿移动,中心面后部涡旋随冲角增大一直增大,左翼板侧低压区随冲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网板尾部随冲角增大形成明显的翼端涡,产生涡升力对网板提供附加升力,使得立式双曲面网板比其他类型网板有较高升力。  相似文献   
9.
网板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网板流体力学方面,而对网板周围流态的研究甚少。实现网板周围流态的可视化,不仅有利于为网板的性能优化提供借鉴,也可为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中,综合采用线条法和氢气泡发生法对3种不同类型网板可视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矩形平面网板、立体曲面网板和双翼型网板模型周围水流的流态分布,解析了流态分布与网板升力特性的关系,并对中国在网板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可实施性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底层鱼类在底层网板拖网的不同部位的逃逸主要集中在网囊段。研究中发现,除了不同的网身形状外,网囊的逃逸率主要起因在于网囊的结构和网囊不同部位的网目角张开度。此外,当鱼积聚在网囊底部时,鱼体对抗网目的压力和水流扩充而在网囊端部造成阻塞,这就改变了网囊网目的张开形状和网目度的张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