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3篇
  59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选用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1970−1999年的逐日输出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降尺度到0.5°×0.5°格网。以格网单元为基础,应用系统误差修订(修正值法或比值法)和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或等权重平均法EW),训练与验证GCMs输出值并进行综合修订。在此基础上,分析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海南岛近期(2020−2059年)和远期(2060−2099年)农业水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10℃积温、≥20℃积温、年降水量、1月降水量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CMs输出值的系统误差和BMA权重系数在格网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GCMs输出值低估逐日最高气温约3.55℃,高估逐日最低气温约1.19℃,逐日降水量仅为观测值的54.35%。基于格网的综合修订,可有效降低GCMs输出值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BMA与EW的修订结果相似,均优于单一GCM模式。通过格网BMA综合修订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在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约提升0.10、0.07和0.0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约降低2.38℃、1.01℃和1.01mm;较单一GCM相对观测值的偏差平均约减少3.25℃、1.13℃和25.67mm。未来海南岛农业热量资源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从中部向外围逐渐升高,高温主要分布在南部至西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全岛较为接近,1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20℃积温的增幅分别表现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由中部向外围递减。在时间上,RCP8.5情景下所有农业热量资源均为极显著增加且增温最快,RCP4.5情景为先增加后平缓,RCP2.6情景较为平缓,远期无显著增温。未来海南岛降水资源在空间上转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格局,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变率增加,西部和中部降水变率减少,在时间上无显著变化趋势。随着未来海南岛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扩大,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应提前布局,做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昌江县昌化镇草地,用点样法取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可划分为五类。以和它草——三芒草群落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金须茅——蔓荆子——绢毛飘拂草则局限于滨海沙地上。文章末尾就利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周圻 《饲料研究》2003,(6):24-26
根据海南草地演变、植被利用动态、牧草生长特性以及外来牧草在海岛的表现等阐明了海南草地分布和饲料资源空间配置特征,据此提出在海南中部建设人工草场以轮牧为主、在农区以割草或制草粉补饲为主的草地饲料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6.
试论海南岛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占中国热带面积的65%,为一独立的海岛型热带地理单元。计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其中海南岛特有的高等植物630多种,国家保护植物50种,已知陆生脊椎动物561种,其中兽类80多种,鸟类344种,两栖类4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134种;还有一大批人工驯化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植被和动物区系类型丰富而复杂、其中森林植被义是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和依托。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建立示范区、天然林优化封育、珍稀植物及动物迁地保护、法制与环境教育、扶持贫困等方面展开,建立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强冷空气影响下海南岛的天气变化特征,进一步提高对强冷空气影响过程预报准确率,利用海南省区域自动站资料、常规天气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2.5°×2.5°一日四次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2—26日影响海南岛一次强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强冷天气过程是由于极地涡旋分裂南下,同时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使冷空气在横槽聚集,横槽前部等高线阶梯形势明显,并伴有明显负变高和冷平流,从而有利横槽转竖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向南爆发。强冷平流是造成海南岛出现强烈降温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低纬地区短波槽活跃,短波槽前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降水。  相似文献   
8.
我国花生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其产量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9.
张国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9):101-109
为探索适用于海南岛日最低、最高气温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以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海陆距离、NDVI等为环境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K)、多元线性回归克里格(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Kiging,ML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Kriging,GWRK)等4种方法对海南岛2016年1月1日—6月30日的日最低、最高气温进行了插值。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日最低气温插值的总的平均绝对误差:MLRGWRGWRKMLRK,但GWR、GWRK、MLRK对日最低气温插值的总的平均绝对误差十分接近,对日最高气温有相同的规律。MLRK对日最低、最高气温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0℃和0.73℃。GWRK、MLRK对逐日最低气温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也十分接近,对日最高气温也有相同的规律。无论是对日最低气温还是对日最高气温,MLRK、GWRK插值空间分布的主要差异均在站点稀疏的山区。因此,在海南岛,宜采用多元回归克里格(MLRK)对日最低、最高气温进行空间插值。  相似文献   
10.
我家有一对铁树兄弟,已经培养20多年了。图1是铁树老大,那么老二到哪里去了?躺下了。为什么?且听笔者细说——8年前,我去某大酒楼喝喜酒,见大厅里有一株铁树横栽在浅浅的椭圆形盆里,颇有意蕴。铁树顶部绿叶葱葱,底部呢,又探出三个小小的铁树头,抽出的绿叶与顶部遥相呼应,很有一点海南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