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根据在印度洋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luminose)渔场对鱿钓船周围水中光照度的实测数据,对5kW金属卤化物灯和5kW卤素灯的水中光照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金属卤化物灯和卤素灯光照度的衰减曲线分别为:I=28 74×e-0 0952r和I=6 29×e-0 0914r;金属卤化物灯0 01lx等光照度曲面所包含的水体体积为244 6×104m3,是卤素灯的1 67倍。以一些头足类的适宜光照度0 01~10lx为例,金属卤化物灯和卤素灯在这一光照度的诱集范围之比为1 66∶1。  相似文献   
2.
北太平洋海域白天利用水下灯钓捕大型柔鱼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诱鱿钓捕捞技术就是利用鱿鱼趋光、集群的特性 ,采用钩钓作业的一种渔法。利用水下灯进行钓捕鱿鱼是一种新的捕捞技术。该技术在 8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国的鱿钓船中得到应用。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大型柔鱼 ( 1~ 2kg) ,栖息水层白天一般在 30 0~ 40 0m ,使用水下灯进行深水层的诱集柔鱼 ,使白天作业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延长了作业时间。由于柔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夜间栖息水层为 30~ 40cm ,因而一般不采用水下灯。我国鱿钓船从 1 997年开始 ,初步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 1 998年鱿钓渔场探捕调查和生产过程中 ,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为了钓捕深水层的鱿鱼 ,争取白天作业以延长作业时间 ,1 990年开始 ,水下集鱼灯被逐步应用到日本、韩国、台湾等大型鱿钓渔船上 ,并在北太平洋东部海域和新西兰、阿根廷等海域的鱿鱼渔场生产 ,取得明显的鱼获效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气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也给我们渔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往传统的水下集鱼灯的控制装置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由于可编程控制器 (PLC) [1 ] 体积小、功能强、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编程简单、可进行积木式系统集成 ,在各个领域已开始广泛应用 ,但在渔业领域还很少用。本系…  相似文献   
4.
灯诱鱿鱼钓船水下灯助诱作业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辉 《海洋渔业》1998,20(3):122-125
<正> 水下灯用于鱿钓船的助诱作业方式,近几年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等鱿钓行业的众多单位,已从试验和试用发展到技术推广。在国内,从1996年西北太平洋鱿钓汛期开始,中水太平洋渔业公司各船以及天津渔业公司的个别船等先后安装了水下灯。通过初步试验和试用,证明了水下灯用于白天的诱钓和夜间的助诱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加深我国鱿钓行业人士对水下灯的认识,引导国内各大海洋渔业公司对水下灯的应用和技术推广,本文将我国鱿钓船在新西兰浅水渔场和西北太平洋深水渔场两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白天使用水下灯钓捕大型柔鱼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专刊>= <栏目>=研究简报 <图片>=N <表格>=N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S973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  相似文献   
6.
海底灯会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就会观赏到节日的灯会,那“东风夜放千树”、“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跑马灯”、“荷花灯”……光辉灿烂的景观,确实令人留连忘返。但你可曾想到,在那黑漆漆的海洋世界,也有群灯闪烁的“海底水下灯会”。那么,那些群灯从何而来呢?你可知道世界上约有  相似文献   
7.
光诱鱿钓捕捞技术就是利用鱿鱼趋光、集群的特性 ,采用钩钓作业的一种渔法。利用水下灯进行钓捕鱿鱼是一种新的捕捞技术。该技术在 8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国的鱿钓船中得到应用。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大型柔鱼 ( 1~ 2kg) ,栖息水层白天一般在 30 0~ 40 0m ,使用水下灯进行深水层的诱集柔鱼 ,使白天作业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延长了作业时间。由于柔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夜间栖息水层为 30~ 40cm ,因而一般不采用水下灯。我国鱿钓船从 1 997年开始 ,初步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 1 998年鱿钓渔场探捕调查和生产过程中 ,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钓捕深水层的鱿鱼 ,争取白天作业以延长作业时间 ,1 990年开始 ,水下集鱼灯被逐步应用到日本、韩国、台湾等大型鱿钓渔船上 ,并在北太平洋东部海域和新西兰、阿根廷等海域的鱿鱼渔场生产 ,取得明显的鱼获效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气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也给我们渔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往传统的水下集鱼灯的控制装置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由于可编程控制器 (PLC) [1 ] 体积小、功能强、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编程简单、可进行积木式系统集成 ,在各个领域已开始广泛应用 ,但在渔业领域还很少用。本系…  相似文献   
9.
水下灯在鱿钓作业中的集鱼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太平洋鱿钓作业中,利用水下灯进行诱捕鱿鱼是一种新的捕捞技术。该技术自80年代中期起,相继在日本、韩国等鱿钓船中得到应用。我国鱿鱼钓船从1997年开始,也逐步采用水下灯进行生产,曾达到过白天日产量高达3吨多(陈新军,2000年6月)。本文根据2000年5月~7月在中东部太平洋海域的水下灯使用和试验,对水下灯的应用效果作一分析。1 材料与方法本次探捕船为宁波远洋渔业公司的“天丰”轮。调查范围为39°N~42°N,175°W~170°W海域,时间为2000年5月6日到7月15日,共历时70天。本船水上集鱼灯功率每只为2KW,共100只。钓机为SE-58型,共2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