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北海是海洋鱼类资源研究最早的海区,一个世纪前就进行了调查,积累的资料可谓世界上最丰富的了.现在怎样进行调查,不禁引人兴趣.我作为来英国进修的访问者,在洛斯托夫特渔业研究所搞研究工作,得有机会随该所四艘调查船中最大的西路朗娜号去北海进行底鱼调查. 西路朗娜号造于1970年,1594总吨,长238英  相似文献   
2.
2003年-2004年对胶州湾B2站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7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B2站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是1889±609 ind.10cm-2,其中5月丰度值最高,为2721.5±776.7 ind.10cm-2,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9月,其丰度为1094.2 ±497.4 ind.10cm-2;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1292.3±534.4μg dwt?10cm-2和11630.4±4809.5μg dwt?10cm-2?a-1。One-Way ANOVA分析表明,B2站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共鉴定出17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其中线虫占绝对优势,其平均丰度是1801.82 ind.10cm-2,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95.4%。小型底栖生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小型底栖生物数量发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0-2cm表层Chl-a含量。  相似文献   
3.
水葫芦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葫芦也叫水浮莲、凤眠莲、水荷花等,由于其对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阻碍船只的来往。不仅如此,水葫芦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水葫芦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  相似文献   
4.
一、早干塘 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7~10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莲藕池中有许多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池中杂草等.可为鱼类提供饵料.而鱼类的粪便和残饵可为莲藕提供肥料.鱼类活动松动土壤,为莲藕生长提供良好的土质条件。由于荷叶遮荫挡光.藕池环境中光照度较弱.适宜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连沿海区域几种底栖生物对重金属的耐受力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沿海地区底栖生物──长海县自然保护区底栖生物,魁蚶、栉孔扇贝、紫贻贝,在离子态重金属铜、镉、锌的低浓度溶液中,通过半致死量、半致死时间实验,观察实验生物对重金属长时间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伦古湖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浮游植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3.715mg/L;最高峰出现在夏季,优势类群为绿藻门、硅藻门;浮游动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1.323mg/L,最高峰出现在7~9月,优势种群为枝角类、桡足类;底栖生物数量、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分别为202个/m^2和4.53g/m^2,全年生物数量高峰出现在7月,而生物量高峰则在秋季,优势类群为摇蚊幼虫。以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量粗略估算其鱼产力为1.1万t。  相似文献   
8.
孔磊 《水利渔业》2007,27(3):116-116
池塘施肥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不仅为鲢、鳙等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且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解氧。一般来讲,施传统有机肥,首先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和营养盐类,然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进而使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也得到繁殖。  相似文献   
9.
河僭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围绕改善池塘水体水质条件,创造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性的养殖环境,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关键。具体在养殖生产中,须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底栖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在新建的长江口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底栖动物的投放距离为6000m,平均投放生物量为43.15g·m-2,平均投放密度为10.70个·m-2。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19种;总生物量和总密度分别为26489.43g·m-2和3399.11个·m-2,分别比本底值增加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0.74。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328.84g·m-2和918.67个·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