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8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537篇
林业   1184篇
农学   616篇
基础科学   272篇
  685篇
综合类   3904篇
农作物   419篇
水产渔业   433篇
畜牧兽医   1322篇
园艺   219篇
植物保护   168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48h 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48h IVDMD)是衡量青贮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初步探究玉米秸秆消化率的分子遗传机理,以341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于2018年在沈阳和通辽种植,收获后测定秸秆48h IVDMD。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6 276 612个高质量SNPs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53个与玉米秸秆消化率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P<1.0×10-6),4个SNPs显著水平在P<1.0×10-8以上;共找到38个秸秆消化率的候选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发育、防御反应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为了保护和发展极小种群植物川柿,开展此研究。【方法】采用观测法,连续3年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种子萌发方法:(1)后熟0、30、45、60天,剥离清洗播种;(2)后熟60天,以GA300、600、1000 mg/L溶液浸种1h;播种基质为河沙(保持一定湿度),放置室内,统计萌发时间和出苗率。【结果】(1)川柿花期4-5月,10月为果熟期,单果直径32.7±5.80mm,单果重23.0±5.30g;种子肾形、千粒重1070g;成年植株呈隔年开花、结果现象;(2)种子经“后熟+河沙播种”,可萌发,其中以后熟60天的出苗率较高,为65%;直接播种种子,出苗率5%;“后熟+GA溶液浸种+河沙播种”,出苗率均高于65%,其中以GA600mg/L浸泡1h处理,出苗率最高为83.3%。【结论】极小种群植物川柿为常绿叶乔木,有隔年开花、结果现象; “果后熟60天+GA600mg/L浸泡种子1h +室内河沙播种”可提高种子萌发率,为川柿种子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旨在满足马铃薯生产中茬口衔接、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利气候下稳产等对马铃薯出苗早、齐、壮的需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用基于有益活菌或工程菌提取物的5种生物制剂进行种薯处理,对多重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5种生物制剂较常规化学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种薯萌芽和芽根同生,出苗期提前2~7天,播种后49天的出苗率提高3.33%~17.7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酵母核苷酸衍生物和VDAL,种薯萌发和生根均显著高于对照。霜冻后,生物剂拌种处理在恢复前期促进植株生长,由此促进恢复后期的块茎发育,较常规化学处理增产8.39%~24.03%,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保产效果。多马道黑、酵母核苷酸衍生物、根肽和VDAL体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可作为种薯处理剂投入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4.
Accurate hybrid prediction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general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efficient hybrid breeding. We therefore evaluated 91 triticale single-cross hybrids in field trials at seven environments for plant height, heading time, fresh biomass, dry matter content and dry biomass. Fresh and dry biomass show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23%) of variance due to SCA. Prediction accuracies based on GCA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based on mid-parent values. Utilizing parental kinship information yielded the highest prediction accuracies when both parental lines have been tested in other hybrid combinations, but still moderate-to-low prediction accuracies for two untested parents. Thus, hybrid prediction for biomass traits in triticale is currently promising based on mid-parent values as emphasized by our simulation study, but can be expected to shift to GCA-based prediction with an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GCA due to selection in hybrid breeding. Moreover, the performance of potential hybrids between newly developed lines can be predicted with moderate accuracy using genomic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5.
全面客观评价生态资源承载能力,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首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其次,在生态功能区层面对迭部县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成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迭部县整体生态承载力得分为0.239,处于“较强”承载力状态,构成整体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弹性力、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社会影响力得分分别为0.222、0.062和0.063。(2)2016年,迭部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11.76 mm,水源涵养功能处于“高”状态,其中,水源涵养功能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以草地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区域。(3)自然栖息地面积占迭部县总面积的83.67%,其自然栖息质量指数(Natural Habitant Quality Index,NHQI)处于“高”状态。(4)从自然和经济2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迭部县生态环境条件较好,但林草地面积已呈现出逐渐减少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推动迭部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得到含刚性沉水植物明渠的水流结构。【方法】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用有机玻璃棒模拟刚性植物,在不同来水流量、植物密度条件下对明渠水流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无植物时平均流速沿垂向呈对数分布规律,有植物时则呈现明显的分区分布特性。无植物时紊动强度值沿垂向变化不大,有植物时在植物顶端位置处紊动最剧烈。流量或植物密度越大,植物顶端位置的流速梯度就越大,植物层上方的流速最大值也越大。植物密度越大,植物顶端位置的紊动强度越大,植物密度对水流紊动强度由最大值减小到最小值的区域影响很大。【结论】刚性沉水植物的存在会改变水流结构,增强紊动掺混,增强流体质点交换和能量传递,且上述影响会随着流量或植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析小麦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150份小麦品种(系)为自然群体,在4个环境条件下测定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利用小麦35K SNP芯片,结合5种关联模型(Q、PCA、K、PCA+K、Q+K),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全基因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范围为0.0950~0.5000,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值为0.0500~0.5000;群体结构分析和PCA分析均表明参试材料可分为两个亚群;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A基因组、B基因组、D基因组和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分别为4.7、8、11和6 Mb。9个性状共检测到652个显著的关联位点(P≤0.001),其中21个SNP在2个或2个以上的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布在1A(1)、1B(4)、2A(3)、2D(2)、3A(1)、5A(1)、5B(5)、6A(1)、6B(2)和7D(3)染色体上; 1个SNP标记的物理位置未知, 3个SNP标记同时与2个性状显著关联;单个SNP的表型贡献率为7.67%~18.79%。8个优势等位变异在供试群体中所占比例较低,筛选出14个可能与小麦农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5B02G237200、TraesCS7D02G129700和TraesCS1B02G426300可能在植物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起作用,TraesCS5B02G010800和TraesCS7D02G436800可能与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响应有关,TraesCS2A02G092200可能与植物细胞壁的增强有关, TraesCS5A02G438800可能参与叶绿体发育,另外7个候选基因的功能未知。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搜索获得1条OcKnk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qRT-PCR检测其组织部位表达特性和其在表皮发育过程中表达情况,明确其分子特性,采用RNAi技术结合表型观察,研究其对中华稻蝗蜕皮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组织部位表达结果显示其在中华稻蝗体壁、前肠和脂肪体表达最高,发育表达结果显示其在表皮不同发育日龄均有表达,且在蜕皮前期和后期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注射dsRNA后,多数虫体难以成功蜕去旧表皮,导致死亡,少部分可蜕至下一龄期,但活动力较低,行动缓慢,最终死亡。研究结果表明OcKnk参与昆虫生长发育和蜕皮过程,可作为重要靶标基因,为下一步害虫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节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荧光类假单胞菌FP1761。该菌株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拮抗能力,能够解钾、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产生氨、蛋白酶、嗜铁素、吲哚乙酸。生物测定表明菌株FP1761可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生理生化、平均核苷酸相似度、16S rDNA和多基因分析将FP1761鉴定为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菌株FP1761基因组草图全长6.12 Mb,(G+C)含量为59.9%,共编码5467个基因序列。将该菌株与种内3个代表性菌株进行泛基因组和核心基因组分析,共产生 4 357个共有基因,菌株FP1761特有基因327个。利用antiSMASH对菌株次生代谢基因簇进行预测,发现其含有8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两个基因簇与嗜铁素pyoverdine合成相关,未见聚酮类合成基因。基因组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与病原性假单胞菌相似的III型分泌系统,但丢失了效应蛋白调控因子hrpS和转运相关的hrpHhrpK1基因。对全基因组扫描,菌株FP1761仅保留了病原性假单胞菌的保守效应蛋白AvrE和HopAA1-1。FP1761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III型分泌系统的摩拉维亚假单胞菌。本研究表明摩拉维亚假单胞菌FP1761具有潜在的植物防病促生功能,但其III型分泌系统与植物益生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rghum and sweet potato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iron, gen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iron metabolism and the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animals fed with whole sorghum grains processed by dry heat or extrusion, combined or not with sweet potato flour with high content of carotenoids. Fiv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tested (n = 7): dry heat sorghum flour (DS); extruded sorghum flour (ES); whole sorghum flour + sweet potato flour (DS + SP); extruded sorghum flour + sweet potato flour (ES + SP) and positive control (FS). The evaluations included: hemoglobin gain, hemoglobin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gene expression of divalente metal transporter 1 (DMT-1), duodenal citochroma B (DcytB), ferroportin, hephaestin, transferrin and ferritin and total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 The ES + SP group showed higher (p < 0.05) expression of DcytB, ferroportin and hephaestin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DS group showed high (p < 0.05) expression of DMT-1 and the ES showed high mRNA expression of transferrin and ferritin. The changes in the sorghum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rom extrusion process reduced the iron and phytate content, and increased the gen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iron metabolism, improving iron bioavailability. The combination of sweet potato and sorghum flour (dry or extruded) improved the iron capture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probab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β-carotene and antioxidant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