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清山 《食用菌》2014,(6):46-47
<正>猴头菇又名花菜菌,是我国传统名贵山珍,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因此猴头菇栽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猴头菇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转化率较低,因此目前栽培量较小,尚未形成产业化大生产。现有生产单位管理粗放,导致产品质量较差,影响了经济效益。笔者研究总结了猴头菇各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及关键技术,意在提高猴头菇商品性和优质率。现总结如下,提供参考。1菌种制备1.1采用菌株988购自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花凉亭库区水果业现状及自然条件、社会议况的分析,提出了花凉亭库区水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红富士‘苹果采用内膜外纸套袋技术,在相同的栽培模式下,其果面裂纹、果实红斑不超过3%、2%,裂果率和病果率显著下降;但果品黑点病发生率偏高(为18.61%).依据生产实践,采用附加处理,果品黑点病平均不超过8%.在果品优质率方面,同单套纸袋相比提高了17%,并且市场的销售价格最高.采用内膜外纸套袋,克服了单纯套双层纸袋或单纯套塑膜袋的局限,显著降低了裂纹果和果实红斑病、黑点病的发生率,提高了光洁度,实现了绿色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20年稻米品质优质率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1—2020年来自我国各地的62 217份稻米样品的优质率。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品种稻米优质率提升迅速,从2015年的27.3%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49.2%;21世纪初期,粳稻品种稻米优质率明显高于籼稻品种稻米,但两者品质差距不断缩小;垩白度是21世纪初期限制稻米优质率的主要品质指标,但“十三五”期间有明显的提升,其优质率超过了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的优质率,已经不是限制稻米优质率的最重要因素;整精米率整体表现不佳,优质率较低,“十三五”期间已经成为7项定级指标中优质率最低的指标,是限制稻米优质率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我国稻米的整精米率,是今后我国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科学了解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采取网格化布局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2020年在全国17个水稻主产省的455个重点县抽取5 879份稻谷样品,研究分析了12项品质性状和优质率。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稻米总体优质率为35.96%,粳稻优质率(54.02%)明显高于籼稻(27.30%),中晚稻优质率(41.43%)显著高于早稻(10.13%),年度间优质率有变化,2016年为26.86%,2017年为38.30%,2018年为38.61%,2019年为38.79%,2020年为33.33%;区域间优质率差异明显,东北平原为71.38%,显著高于东南沿海的30.83%和长江流域的25.78%。东北三省优质率最高(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别为69.65%、75.13%、76.87%),其次是华南两广(广东37.20%、广西31.92%)、江淮地区(江苏31.88%、安徽34.88%、河南33.57%)和云贵高原(贵州31.16%、云南24.76%),川渝盆地和湘赣平原优质率有待提升。总体而言,东北平原稻米品质各项指标表现较为适宜,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整精米率低、垩白多,是限制稻米优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整精米率优质达标率总体仅为54.82%,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大优势产区分别为84.59%、47.74%、46.17%,因此,整精米率不仅是我国稻米品质地区差异的关键因子之一,也是今后南方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的重要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06 ~2015年国审水稻品种情况.10a间平均每年审定49.4个品种.在品种结构上,三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两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快速增长;科研院校选育的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以种业公司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主要模式.在品质结构上,审定的常规稻品种优质率较高,杂交稻优质率呈下降趋势,品质改良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7、8号能直接溶解于水,为筛选人参叶面喷施的最佳型号及使用浓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ABT6号15mg/L处理的效果最佳,参根增产31%,人参优质率明显提高,对人参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6%。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6,(5):1-3
分析了2006—2015年国审水稻品种情况。10 a间平均每年审定49.4个品种。在品种结构上,三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两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快速增长;科研院校选育的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以种业公司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主要模式。在品质结构上,审定的常规稻品种优质率较高,杂交稻优质率呈下降趋势,品质改良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乌龙茶区生态环境好,鲜叶品质优,无污染,市场销售好,提高初制技术和优质率是提高效益的关键.通过调查上杭县高山乌龙茶产区的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茶叶销售市场对品质要求,考察福建相关乌龙茶区的加工工艺,参考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在应用与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改进品质,提高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人参追施生物钾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人参追施生物钾肥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生物钾肥不但能促进人参地上部茎叶健壮生长,减轻叶斑病危害程度;并且能提高人参优质率和产量。本试验条件下,人参追施生物钾肥的适宜用量为2~3g/m~2,产量比对照提高15~20%,优质率提高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