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2年,随着旧国会的恢复和制宪运动的兴起,知识界就中国应该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开展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以《东方杂志》"宪法研究号"为中心,以国家结构形式、政体形式、国民权利问题为视点,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时人发表的各种不同意见或宪法主张,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其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曹金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96-6997
20世纪30年代,在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下,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自由派学人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在分析农村破产原因的基础上,他们对国民政府倡行的农村复兴计划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出了解决农村困境的措施和建议,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村救济思想。虽然该思想并未为国民政府所采纳,但其作为自由派学人笔墨报国的重要体现,不仅对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可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1942年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在抗战后大批文艺知识分子来到延安,给延安文艺界既带来了创作的生力军,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的情况下召开的,因此也就有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珍贵的讲话稿。在会上,毛泽东关于改造文艺知识分子的一系列观点,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剖析入理,很好地解决了当时延安的文艺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朝鲜16世纪开始的士林书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打压,士林系书院观发生了由原先的讲学转到研究学问再到重视祭祀的变化。到18世纪,书院的讲学功能逐渐丧失,而祭享成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院(系)是高校的基层,在高校整统战工作中承担着具体的统战任务.本文提出了院(系)要从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等方面努力做好高校院(系)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7.
柴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147-150
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占有相当比例。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责。简要论述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回顾介绍了安徽农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体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8.
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或为江南底层文人,或为名士仕宦之后,但均因生活窘迫、社会动荡不得不佣事西人。他们是中国传统文人向近代知识分子嬗替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新文化史研究范式,从茶文化视角探究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人际交往情况、价值观念及精神诉求,揭示了晚清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世界的进退失据。  相似文献   
9.
《殷芸小说》的编选,全面体现了南梁士族文人高扬的人格独立,而这种独立意识的真实写照,也正表现了其时士族文人群体独特而复杂的大国心态,即:政治观念淡漠、主体创作意识增强和个体因素彰显。而统治阶级对文学的提倡、文风的转变和创作者主体意识的影响,则促使了这种独立意识与大国心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宋初白体诗首兴,白体诗人范围甚广,有“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之说.时至真宗朝,随着白体名家李防、李至、王禹偁等人的去世,新朝文士纷纷进入文坛,使得昆体代替白体渐次成为诗坛中心.但不少诗人尤其是真宗朝的翰林词臣们的应制唱和诗作,无论是内容体制上还是语言风格上仍然具有白体诗的特征,甚至不少“典型”昆体诗人也由白体“脱胎”而来.宋初诗风更替具有渐次性与复杂性,西昆体与白体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的联系.总之,白体诗作在真宗朝没有消失,转入更深的层次的融合之中,并成为宋代诗歌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