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8篇
  72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基于毛乌素沙地的野外观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积聚期、消耗期和稳定期;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把土壤剖面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和调节层;沿着坡度减小的方向,各地形断面对应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丘间地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该断面上其余各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坡位条件对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半干旱区固定沙丘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为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陕西省神木市生态协会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以固定沙丘12 a龄人工长柄扁桃林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小区,使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2018年7—10月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坡位条件下长柄扁桃林地生长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坡顶与坡上0—30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坡中(上、下)与坡底表现为类似S形的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上)坡上≥坡顶坡中(下);(2)坡底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强变异性,其他4种坡位条件下为中等变异;(3)不同坡位条件下蒸散发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下)坡上坡中(上),坡上属强变异,而坡底则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不同坡位条件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及蒸散耗水具有重要影响,坡底土壤含水量及蒸散发量均最大,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万亩果园湿地一期示范区升级工程湿地景观的特点及其施工创新技术。该工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重点介绍改善水质方面采用的3个先进的施工技术——引进新型的材料、合理选用水生植物、调控生态系统,使水体长期保持洁净,终年不需要换水,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优势灌木作为保育植物,选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幼苗作为目标物种,将其分别种植在开阔地和优势灌木冠层下,连续3 a统计松树幼苗的存活率和主枝生长长度,从而确定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是否存在保育作用。同时,测量开阔地和灌木冠层下的环境指标,揭示优势灌木保育作用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1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阔地(P0.05),说明优势灌木可增加松树幼苗的存活率。2在持续3 a的恢复实验期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定居的保育作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主枝生长良好,并未受到抑制。4优势灌木通过改善微环境,从而对其冠层下松树幼苗的定居产生保育作用,其中改善最为明显的是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其次是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的来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存在保育作用,保育植物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恢复措施,应用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植被恢复中,从而为该区植被的恢复与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Imperial city and outer c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ese capital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Guo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spatial structure mode of "respecting the west" and "sitting in the west and facing the east" 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mode of "sitting in the north and facing the south" and the three outer cities in the east,south and west surrounding the imperial city after the Wei,Jin,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and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multi palace" system to the "single palace" system.Finally,a "heavy city" capital spatial structure with the outer city around the imperial city and the imperial city around the palace city,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hessboard format was formed.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it was a period of great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form of capital citi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the track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ideology,political system,economic structure and many other field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as made clear.  相似文献   
6.
在木枣白熟期分别用ABA、H2O2与NO供体硝普纳(SNP)喷洒果实,对其调控木枣果实成熟的生理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的ABA,H2O2与SNP处理,枣果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100 mg?L-1浓度时MDA含量为最高;Ca、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其中75 mg?L-1浓度时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50 mg?L-1时Ca含量最高;CAT和APX活性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5 mg?L-1时CAT和APX活性均最大;DNA含量的变化呈现先缓慢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ABA比H2O2、SNP处理对DNA含量影响更明显,100 mg?L-1时DNA含量最高。结论:ABA、H2O2与SNP对木枣果实发育成熟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其生理效果在多方面表现基本一致,有加快木枣果实成熟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宁地区白蜡绵粉蚧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蜡绵粉蚧20世纪80年代末随白蜡树的引种栽植传入西宁,现已在全市的主要街道及庭院猖獗危害,该文对白蜡绵粉蚧在西宁地区发生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择24只体重相近的40日龄肉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基础日粮相同,青饲料分别饲喂桂牧1号象草与蟛蜞菊,两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基础料量、平均日耗青料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肉兔采食蟛蜞菊可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两组肉兔的血液指标和内脏重量无显著差异,表明蟛蜞菊与桂牧1号的饲用价值相似,可用于肉兔生产。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中几种植物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LI-1600稳态气孔计研究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恢复重建生态系统中几种主要植物的蒸腾作用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羊柴平荐处理后,生长旺盛,蒸腾速率加快,提高;日本大粒莉麦可利用较深层地下水分,维持旺盛的生长活动,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居于主流地位,其社会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重农"特征.儒家社会历史观中的"重农"思想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被<齐民要术>具体化为"食为政首"思想、"教民致富"思想以及"家理移官"思想三个方面,<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也因而具有鲜明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