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7篇
农学   22篇
  10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化感物质阿魏酸对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阿魏酸分别处理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利用单因素方差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化感指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阿魏酸显著抑制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的萌发,对2种杜鹃种子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阿魏酸对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均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化感效应的最强浓度为1 000 μg/mL.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直干、弯干材木材结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云南松直干、弯干材木材构造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弯干材在解剖结构上跟直干材基本保持一致。与直干材相比,弯干材的早材比直干材的早材窄,树脂道多;早、晚材管胞的长度、壁厚、弦向直径差幅分别为:0.14、0.63、4.4、13.56、-0.46、0.81;最大交叉场纹孔数和最大单列射线细胞个数比直干材分别多1个和2个;纺锤形射线高度超出直干材的51.73%。弯干材具有右旋扭转纹。另外,两种材料都是较好的造纸原料,且以弯干材为优。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确立了黄连、黄芩提取液与二氧化氯对甘蓝链格孢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复配组合:黄连提取液13.48%、黄芩提取液15.56%、二氧化氯0.14%.用此复配剂浸种,芸苔链格孢菌和甘蓝链格孢菌的侵染率分别降低了97.33%和94.85%,且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及萌发相关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尽快解决制约水团花发展的种苗问题,于2003年在厦门市同安区林业局上埔苗圃的联栋大棚内进行了APT1号生根粉7种不同浓度及6种不同扦插基质的水团花扦插育苗试验,结果为生长激素以400~500mg.kg-1ABT1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最好,以红心土+火烧土、红心土+河沙、红心土+腐殖质土为佳。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尖峰岭地区营造的5-6年生海南红豆行道树,严重发生了由红锈藻引起的红锈病,在500株幼树中,发病株率高达97.5%,Ⅲ-Ⅳ级病株率80%,病情指数75.5,导致部分叶片干枯或脱落,嫩枝枯死,树势衰弱,生长严重受阻。文章对该病的症状、病原、危害及发生规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6.
依据云南含笑产区和引种区调查观测材料,分析研究了云南含笑开花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含笑是木兰科植物系统发育上一个很自然而又比较进化的种,分布于云南中部以及西北部的是比较原始的种群,分布于贵州的云南含笑是比较进化而年轻的种群。云南含笑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高,可作为园林树种及香料树种加以推广应用。本文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关参考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孟加拉国4个苗圃(IFES、IFESCU、BFRI和ANC)内水黄皮叶斑病症状和严重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IFESCU苗圃内叶斑病侵染率及致病指标最高、BFRI次之、ANC最低.与叶斑病相关联的组织从发病植株分离出来,被分离的真菌形成致病性.结果证实胶孢炭疽菌即为致病菌.观察了杧果炭疽病菌丝体生长抑制性并对杀菌剂(Bavistin, Cupravite and Dithane M-45) 有效性和浓度(0.05, 0.10, 0.50, 1.00, 1.50 和 2.00%)进行了鉴定.0.05% Bavistin和Cupravite潜伏8天后,菌丝体生长分别处于最低和最高水平.结果表明:Bavistin杀菌效果最好、Diathane M-45次之,Cupravite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低.图1表4参27.  相似文献   
8.
A survey on the symptom and severity of the leaf spot disease of Pongamia pinnata L. was conducted in the nurseries of the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ttagong (IFESCU), Bangladesh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BFRI) and Aronnak Nursery in Chittagong. The highest infection percentage and disease index were found in IFESCU nursery, followed by BFRI and the lowest was recorded in Aronnak nursery. The associated organism of leaf spot disease of P. pinnata was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plant parts and the pathogenic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isolated fungus. Colleto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 was proved to be pathogenic. The inhibition of mycelial growth of C. gloeosporioides was observed and identified as suitable fungicides (Bavistin, Cupravite and Dithane M-45) and doses (0.05, 0.10, 0.50, 1.00, 1.50 and 2.00). The lowest and highest mycelial growth were respectively found on Bavistin and on Cupravit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0.05 after 8th day of incubation. It indicates that out of the three tested fungicides, Bavistin showed most effective, followed by Diathane M-45, and Cupravite was ineffective for its very little inhibition on mycelial growt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华山松种子的诱变效果,为利用等离子体诱变进行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用150、180、210、240、270及300W6种功率等离子体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不进行诱变处理作对照,测定诱变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生长180 d后,观察幼苗苗高、地径和幼苗生长变异系数,分析等离子体对华山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80、210、240W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分别达70.67%、74.67%和72.00%,与对照(57.33%)的差异显著(P<0.05,下同);幼苗苗高分别为8.90、8.32和8.20 cm,与对照(7.83 cm)的差异显著;幼苗地径以210W处理最粗(1.88 mm),与对照(1.62 mm)、300W处理(1.50 mm)差异显著.270、300 W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分别为47.33%和28.67%,分别比对照低10.00和28.66个的百分点;幼苗苗高分别为7.11和7.14 cm,明显低于对照;300W处理的幼苗地径粗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300 W处理幼苗苗高和地径粗的诱变系数最高,分别为28.43%和24.67%.[结论]270 W以下等离子体能促进华山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利用300 W低温等离子体诱使华山松幼苗苗高和径粗发生变异的系数较高,便于进行华山松的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黄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用100mmol/L的Na Cl模拟盐胁迫,在外源水杨酸(SA)处理后,对黄连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以及黄连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Na Cl胁迫下的黄连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在经过不同浓度的SA处理后,各萌发指标均有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连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提高了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O2-·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结论]外源SA通过提高黄连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氧化程度,有效地减缓Na Cl胁迫对黄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