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46篇
  79篇
综合类   284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比较了具有不同耐盐性的3组共6个水稻基因型对NaCl吸收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部低NaCl浓度(0.1mmolL~(-1)时,水稻对Na~+的吸收为被动吸收,耐盐基因型对Na~+的吸收速率显著低于盐敏感基因型;对Cl~-的吸收为主动吸收,不同耐盐性基因型吸收Cl~-的动力学参数(V_(?)、K_(?))差异不显著,在外部高NaCl浓度(50mmolL~(-1))时,耐盐基因型对Na~+和cl~-的吸收速率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耐盐基因型水稻的Na~+、cl-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转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这种差异在高盐浓度时更为明显。表明了耐盐基因型水稻地上部对NaCl的排斥作用是吸收控制和运转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地上部Na~+、Cl-含量相对降低而显出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姬松茸菌丝活性肽的分离及其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次葡聚糖凝胶色谱法从姬松茸菌丝体中提取的肽类物质,初步分离获得肽,继而分析了肽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体中的活性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是一种具有高F值(22.5)的寡肽,其分子量在1500~30000U之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镉水平对白菜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不同镉(cd)水平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Makino]两个品种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d 1 mg·L-1 对两品种生长(除‘杭州油冬儿’地上部干质量)及叶绿素 含量无显著影响,cd 10 mg·L-1显著抑制植株生长(除‘沪青1号’根干质量),减少叶绿素含量。cd可诱导叶片中活性氧02-. 、H2O2的产生,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累积。Cd 1 mg’L 显著增加‘沪青1号’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杭州油冬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活性。cd 10 mg·L 显著降低两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CAT、APX及‘沪青1号’POD活性, 显著增加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了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的变化特征,一是对年际变化特征、高积温年、低积温年进行特征分析;二是将湟源县1987—2016年的0℃活动积温划分为3个10年际进行分析。详细分析内容为不同尺度下的积温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极差和距平差。结果表明,30年0℃活动积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前期11年(1987—1997年)积温均为负距平;中期8年(1998—2005年)积温小幅震荡,后期11年(2006—2016年)积温均为正距平。30年的0℃活动积温平均值为2209.49℃·d,1987年0℃活动积温为最低值1 953.00℃·d;2013年0℃活动积温为最高值2 496.40℃·d。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地力培育的影响,以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为对象,通过2个年度(2016—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物(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稻麦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稻麦秸秆还田配合翻耕(SP),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旋耕(MR),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翻耕(MP),秸秆不还田、不施用有机肥、旋耕深度15 cm(CKR)]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成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SR处理能够降低水稻季土壤容重并增加总孔隙度。相比CKR,小麦季SR处理显著增加0.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量为7.2%。此外,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主要受耕作与有机物交互作用影响,酸水解有机碳(LPIc和LPII_c)主要受耕作措施的影响, SR处理的土壤EOC和LPI_c含量比CKR提高0.3~2.6 g·kg~(-1)。颗粒有机碳(POC)主要受外源有机物的影响,并且秸秆还田处理POC平均含量高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增加量为0.75g·kg~(-1)。短期内,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及其交互作用对稳定性有机碳(黑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较小。综上,秸秆还田配合旋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EOC、LPI_c和POC)。  相似文献   
6.
何军兵  胡宇峰  黄娅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23-20825
分析了农村司法困境的原因,介绍了能动司法在农村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适用及其价值,提出能动司法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represents almost 50% of total cereal produc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25% of total mineral nitrogen (N) fertilizer applied to all crops. Currently, several active optical sensor (AOS) based systems for optimizing variable N fertilization a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or a variety of crops, including wheat. To ensure successful adoption of these systems, definitive measurable benefits must be demonstrated.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developed based on small-scale plot research are not always meaningful for large-scale farm conditions. In 2010–2012 (5 site-years) on-farm study was implemented in northern Poland utilizing a strip-trial design. The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OS in combination with a built-in algorithm for variable N rate fertiliz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eference uniform N rates (farmer’s practice) were comparable to optimum variable N rate recommendations. Side-by-side comparisons of uniform and variable N application revealed inconsistent benefits in terms of grain yield, grain protein content (GPC), N use and N use efficiency (NUE). Anticipated yield increases and/or reduced N rates are typical drivers for AOS adoption. Significant yield increases are not easily attained on farms with winter wheat yields already close to maximum yield potential. Thus, sensor-based variable N rate recommendations for fields previously fertilized with relatively low uniform N rates would often entail more appropriate allocation (redistribution) of the same amount of total N. This would minimize N surplus in areas of lower productivity and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N management overall.  相似文献   
8.
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自适应辨识的CMAC-ADRC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快速响应时启动超调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辨识的小脑模型神经网络复合自抗扰控制(CMAC-ADRC)的控制算法。将CMAC与ADRC各自的优点相结合,利用CMAC神经网络实现前馈控制,通过在线学习来抑制系统的超调量,增强系统的鲁棒性能,提高系统的快速性能,利用ADRC技术实现反馈控制,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利用参考模型自适应参数辨识技术对转动惯量进行辨识,优化自抗扰补偿系数。以变频器结合异步电动机为控制对象,进行仿真,基于自适应参数辨识的CMAC-ADRC控制算法的干扰响应幅度是一阶优化自抗扰控制下干扰响应幅度的44.57%,是小脑模型神经网络复合比例-微分(CMACPD)控制下干扰响应幅度的17.69%,干扰恢复时间是一阶优化自抗扰控制下干扰恢复时间的50%,是CMAC-PD控制下恢复时间的60%。搭建MCU-CPLD-DSP控制平台进行了实验,基于自适应参数辨识的CMAC-ADRC控制算法的超调量是一阶优化自抗扰控制的45.49%,上升时间是一阶优化自抗扰控制的53.33%,干扰响应幅度是一阶优化自抗扰控制干扰响应幅度的71%,干扰恢复时间是一阶优化自抗扰控制干扰恢复时间的76.47%。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的问题设置,紧扣教学大纲,紧密联系中学化学和后续课程中相关知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前沿。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为后续课程学习起到积极的、有效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不同产地瓦松提取物活性成分差异,以期为瓦松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系统化学检测法研究瓦松水提物及醇提取物成分差异;采用HPLC法,对水提物正丁醇萃取相进行了讨论,研究其差异。结果:不同产地瓦松水提物及醇提物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相对来说辽宁、黑龙江所产瓦松活性成分较为丰富,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