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6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林业   522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166篇
  1877篇
综合类   1173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50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3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进行沙棘良种引种试验,其中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11个品种2295株,国内优质沙棘5个品种170株,当地中国沙棘1个品种20株。经过2014-2018年的观测,目前17个品种总保存数量为1143株,保存率为46%。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保存率为43%,大部分品种长势良好,个别品种保存率低下。不论引进品种还是国内良种在生长过程中均出现了卷叶病、干枯病、根腐烂、蛴螬、地老虎等病虫的危害以及野兔、野鸡等禽兽的破坏,而当地中国沙棘未出现病害。病虫害防治是沙棘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引进沙棘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鸟兽危害,采取了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各种应对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传统旱农研究成效的显著性与有限性分析,提出靠微生境理论和降水资源可叠加富集原理,实验由被动防旱向主动抗旱的技术路线转移。通过试验资料分析,确认缺水农田有限供水对产量增进具有跃迁效应。据此,提出了集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框架,认为可建立旱地工程生物农艺学,为促成21世纪旱地农业研究的新突破服务。  相似文献   
5.
1997~1999年对收集引进的22个枣品种进行生长和结果情况调查及物候期定点预测,以大荔圆枣为对照,从丰产性、品质、抗性(抗裂果)、单果重、结果整齐度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筛选出适宜我省发展的不同用途的枣树优良品种12个,为黄土高原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黄土高原地区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生态桑园与畜牧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冲 《北方蚕业》2006,27(3):17-18
生态桑园是退耕还林过程中,我市农业科技人员自选课题研究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市南部丘陵沟壑区的绥德、米脂、榆阳、清涧、子洲等县区广泛推广,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不仅提高了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绿化荒山的效果,而且发展了蚕桑产业和畜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具有极大的推广前景和学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优生区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在果树氮肥的施用方面存在问题很多,凭经验施肥,偏施氮肥,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肥料浪费和硝态氮累积。通过对该地区8县87个苹果园不同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进行分析和测定,发现测试果园土壤0~120cm土层累积了大量的硝态氮,这些累积的硝态氮还有继续向下淋溶的趋势,造成肥料大量淋失。通过对影响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因素研究,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和减少硝态氮累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合理施肥大量施用氮肥是造成硝态氮累积的根本原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