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267篇
农学   549篇
基础科学   223篇
  146篇
综合类   5256篇
农作物   43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0篇
园艺   963篇
植物保护   35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大面积推广经济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达到产业发展与生态循环利用同步的效果,此举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桂林市推广间套种技术模式和成功的做法,指出了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为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姜新菊 《蔬菜》2019,(7):48-51
为了充分发挥邳州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广、温室设施现代化普及率高、栽培技术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黄瓜、苦瓜等喜温性瓜类蔬菜越冬栽培,应用"日光温室黄瓜—苦瓜套种"模式,同时采用新品种引进、土壤消毒、平衡灌溉施肥、有机肥改良土壤等核心技术,加之水肥一体化、膜下暗灌新技术辅助,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蓄水保肥能力,满足了黄瓜、苦瓜生长对水肥的需求,增产提质效果明显,反季节生产成效突出,在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抑制了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9,(12):96-97
在幼龄柑橘定植后的3~4 a(年)内,如何解决幼龄柑橘覆盖率低、生产投入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是湖北省西南丘陵山区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性调整的要点之一。2016年以来,在湖北省枝江市推行了幼龄柑橘套种春季西瓜一秋季马铃薯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湖北西南地区海拔300 m以下土壤层较为深厚的山区及旱粮改果树的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4.
线椒新品种“陕椒2001”,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花卉研究所庄灿然研究员主持与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作,通过杂交选育而成。2002年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每667m~2产干椒260~350kg,适应性广,商品性  相似文献   
5.
绿磺隆在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初,在河南省漯河市麦田里,山东省平度市张舍镇农机站站长共产党员孙国召的跨区作业服务车上,树着的印有“青岛市农机跨区作业平度大队”的红旗迎风飘扬。这是孙国召带领张舍镇40多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南征北战”跨省作业的第六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7.
8.
翟玉兰  杜秀兰 《蔬菜》2004,(5):24-25
凤尾菇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很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食用菌。多年来,人们将它引入到室内人工种植,收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它的栽培受高温季节限制,且易引起操作人员孢子过敏,不能较大规模生产。从1990年以来,太原市农业科研所将凤尾菇引到露地蔬菜架下种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若以棉籽壳为原料的话,每667 m2投棉籽壳1 000 kg,可收鲜菇750 kg左右,每千克以2.4元销售,可收入1 800元,除去投资,每667 m2纯收入在1 000元左右,同时套种的蔬菜产量也有所增加。一、凤尾菇的栽培管理1.菌种制备用此方法栽培,由于种植面积大,菌种需要量…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西部是新疆主要的蓖麻产区,但单种蓖麻产量仅220~230kg/667m^2(旧制1亩,下同),效益低。为合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优化立体复种模式,2000~2004年六十二团进行了5年的蓖麻套大豆试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采用蓖麻覆膜套大豆模式,蓖麻产量180~200kg/667m^2,大豆产量140~1.60kg/667m^2,平均产值1032元/667m^2(按2003年蓖麻3.3元/kg,大豆2.7元/kg),扣除成本255元/667m^2,获纯利777元/667m^2,比单种蓖麻利润高269元/667m^2,比先播大豆再人工隔行点种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农技推广部门不断探索新的增收措施,瓜棉套作以1份土地2份收成的显著增收效果而成为一项重要的增收措施。2002—2004年在吐鲁番地区迅速推广普及,种植面积达4000hm^2,平均每hm^2产商品哈密瓜1.8万kg,产值2.16万元,每hm^2产子棉4500k,相当于单作棉花产量水平,产值1.89万元,合计年产值4.05万元。本项技术于2004年7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