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50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40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豫南山区。为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1988年开始,在豫南农专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开发生产。生产出的香菇菌种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培养期短,优质品率达90%以上,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原种和栽培种4~10万  相似文献   
2.
通过十多年的森林抚育间伐设计和作业实践,对豫南山区国营林场实施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利用此项技术所完成的森林抚育间伐质量,符合间伐规程的技术和质量要求,适合在豫南山区国有林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豫南水稻纹枯病发病规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水稻纹枯病发病规律及其与田间环境气象条件的关系,对于加强纹枯病的预测预防,科学指导病害防控,提高水稻产量,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地处淮河流域的豫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是典型的一年稻--麦(油)两熟区,稻茬麦常年种植面积15.3万公顷以上,占小麦总面积的80%。由于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小麦生育后期阴雨天气多,日照偏少,不利于小麦蛋白质积累和面筋形成。2003年豫南稻茬麦被农业部列为"长江流域弱筋小麦优势种植区划带"。多年来,尽管在栽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小麦产量没有大的突破。八十年代单产只有100多公斤,九十年代达到200公斤左右,2004年实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单产245.6公斤。就全省来说仍属低产水平。本文通过对稻茬弱筋小麦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限制因素,运用氮素调控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稻茬优质专用弱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有利于延长小麦生育期,增加有效分蘖数量和提高产量,其中以秸秆覆盖还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在我国是重点保护对象,森林资源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豫南山区森林频繁出现病虫害,森林资源总产量不断下降。如果不对病虫害加以控制,很容易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主要研究了豫南山区森林病虫害出现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控制森林病虫害方法,希望能够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11,(3):10-10
受冬麦区旱情影响,冬小麦减产的预期仍然存在,但减产幅度尚有待观察。如果在小麦生长最重要的3月至5月仍然久旱不雨,则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减产1000万吨左右;若届时雨水正常,则减产可能只有200万吨左右。相对于上亿吨的冬小麦产量而言,大约200万吨的减产幅度无力撼动现货市场价格,因而旱情影响目前还相对有限。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影响则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来进行豫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组装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强600kg产量水平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为驻马店市水稻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