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73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2072篇
林业   2922篇
农学   3293篇
基础科学   1506篇
  2032篇
综合类   16901篇
农作物   2611篇
水产渔业   1036篇
畜牧兽医   5092篇
园艺   2970篇
植物保护   1036篇
  2024年   276篇
  2023年   972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162篇
  2020年   1103篇
  2019年   1260篇
  2018年   703篇
  2017年   1137篇
  2016年   1288篇
  2015年   1429篇
  2014年   1855篇
  2013年   1800篇
  2012年   2266篇
  2011年   2287篇
  2010年   2310篇
  2009年   2290篇
  2008年   2352篇
  2007年   1912篇
  2006年   1746篇
  2005年   1522篇
  2004年   1120篇
  2003年   970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639篇
  1999年   480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453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421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385篇
  1991年   375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9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睡莲(基部被子植物)的开花特性,探究雄蕊在睡莲花瓣节律性开放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蓝鸟睡莲(Nymphaea 'Blue Bird')为实验材料,在去雄(摘除雄蕊)后记录花瓣开放角度和萎蔫时间,并于去雄后第6、24、48及72小时测定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显示,去雄后睡莲花瓣的开放角度小于对照组,在第48小时与对照组开放角度差异最大,达到49.31°,而去雄后花瓣萎蔫的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均出现在第72小时;去雄引起了花瓣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其中,含水量在第24小时与72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照组分别低0.7%与0.9%;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显著,在第24小时和48小时比对照组分别高出0.48与0.68 mg/g;脯氨酸(Pro)含量在第7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第24小时起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去雄导致了睡莲花瓣开放角度及生理状态发生改变,该发现进一步地揭示了睡莲的开花特性,首次证明了雄蕊对于花瓣节律性开放具有调节作用,为花瓣开放闭合及切花保鲜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罗霄山片区是我国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之一,深入探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罗霄山片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井冈山市积极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府色彩偏重、市场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着眼于解决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运作不充分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重点方向以及相关制度性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丰30’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下(75000株/hm2)设置5种不同行距配比,研究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行距配比为30 cm×90 cm时,棒三叶净光合速率在灌浆期最高。大口期开始,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叶面积指数(LAI)最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40 cm×80 cm最高。各行距配比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与茎秆弯曲性能随着节位的下降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大到小为 40 cm×80 cm>50 cm×70 cm>30 cm×90 cm>60 cm×60 cm>20 cm×100 cm。穗长、穗粗、千粒重和穗粒数各处理间均有不同变化,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产量最高,比等行距60 cm×60 cm增产7.96%。由此可见,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大丰30’的光合性能和茎秆强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抗倒伏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霍志芳 《花卉》2020,(20):156-157
草坪是城市绿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建筑、树木等遮挡住光照度,导致很多草坪遮荫成为十分普遍的问题。所以,遮荫草坪养护管理是一大难点和重点。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遮荫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而探究相应的建植、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油菜素内酯(BR)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R及其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著增高,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降低番茄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番茄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提高番茄各层花序的坐果率,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对番茄前期生长、生理指标优化、提高番茄坐果率和产量的加成效应不明显。综上,BR配施外源钙处理的效果不显著,适宜浓度的BR可以单独在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上应用,以提高番茄的抗逆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西瓜对硅的生理响应特征,以西瓜品种"8424"为试材,通过营养液沙培的方式,研究5个硅水平(0、0.3、0.9、1.8和3.2 mmol/L)对西瓜幼苗矿质元素积累、光合色素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1.8 mmol/L硅浓度可使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而在3.2 mmol/L时上述指标降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随硅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在1.8 mmol/L时达到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19.45%、55.29%和29.12%,与对照差异均极显著(P<0.01),蒸腾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0~0.3 mmol/L硅浓度促进叶片对Mg、Ca元素的吸收积累,0.9~3.2 mmol/L硅浓度抑制叶片对Mg、Ca元素的吸收积累;0.3~3.2 mmol/L硅浓度不利于叶片对Fe、Mn元素的吸收积累。  相似文献   
8.
以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2(Populus nigra×P.pyramidaeis)组培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前期减小后期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趋势;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趋势;PPO活性呈现出前期减小后期增加的趋势;IAAO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电力系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电力系统的整体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其中无功补偿技术是重要环节,无功补偿技术是发电厂高效供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幼苗 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原生质体DN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旱盐双重胁迫下,乌拉尔甘草株高、鲜重、干重下降。在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时,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在轻度与中度干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随盐分含量增加,甘草幼苗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幼苗叶片SOD活力与MDA含量持续上升,幼苗原生质体DNA尾长、尾矩、Olive尾矩持续升高(P0.05)。测定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具有适应一定程度旱盐双重胁迫的能力,其适宜的胁迫条件为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中度干旱胁迫。与干旱相比,盐分是影响甘草生长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