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沙拐枣种子实验室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昆  敖其尔 《中国草地》1991,(4):79-79,44
  相似文献   
2.
沙拐枣属蓼科沙拐枣属多年生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本文就沙拐枣人工种植后的出苗状况,生长发育特性及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变化动态等进行了研究,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治理工程中沙拐枣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一、自然条件试验区海拔1044m,气候干旱,冷热剧变,风大沙多,年平均气温7.5℃,一月平均气温-10℃,七月平均气温23.8℃,平均最高气温达32.7℃,最低气温为-20.3℃,年降雨量少,平均149mm,年蒸发量为2351.9mm。比年降水量大10倍之多,相对湿度47%,全年无霜期168天,盛行西南风。  相似文献   
4.
一八六团位于萨吾尔山北麓,紧靠玛依卡普奇卡依山,位于东经85°31′20″~85°41′55″,北纬47°23′55″~47°34′55″,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典型大陆性中温带寒冷地区。海拔640~1 010 m,冬季严寒而持久,夏季短而干旱,太阳辐射量平均全年555.63kJ/m2,年平均温度4.1℃,绝对最低温度-38.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边缘关键天然固沙植物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同生境的沙拐枣种群扩张特征进行调查,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其种群扩张特征和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生境,沙拐枣种群扩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和过渡带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迎风坡和背风坡以无性繁殖为主;而随着流动沙丘固定,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数量和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并导致种群数量下降。(2)不同生境中沙拐枣种群密度与年龄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群以幼龄苗为主,种群最大年龄出现在丘间低地,为36龄。(3)流动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主要为2年生,多年生根状茎长度较短;而固定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年龄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6.
利用Photosynq MultiseQ多功能植物测量仪测定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揭示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土壤都呈碱性;0~30 cm土层中的电导率(EC)远高于30 cm以下的土层。1 m内梭梭土层中的含水量高于多枝柽柳高于头状沙拐枣。2)3种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和线性电子传递(LEF)及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日变化均先升后降,且都在14:00达到最高;而大气湿度、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日变化均呈‘V’型。3)PAR基本上与3种植物的LEF、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呈显著正相关,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Y(II)与Y(NPQ)、Y(NO) 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LEF、Y(II)、Y(NPQ)的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但梭梭与多枝柽柳的NPQ和Y(NO)日均值差异显著。4)在3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梭梭和头状沙拐枣的LEF、NPQ和Y(II)要高于多枝柽柳;而多枝柽柳的Y(NO)要显著高于头状沙拐枣和梭梭。因此,高温和高光均对3种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3种植物的抗逆性强弱顺序分别为梭梭>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7.
新疆的沙拐枣灌木荒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沙拐枣属(Calligonum)植物为建群种或共建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亚非荒漠区中一类很独特的植被,它在新疆南北的荒漠中也广泛分布。这种灌木荒漠以其独特的生活型、外貌特点和薪柴、饲用、固沙、蜜源等经济特点,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行过不少分类学、生物生态学、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它的群落类型学及其生态地理规律却研究得不多。我们根据多年的野外考察资料,把这方面的问题整理成文,报道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沙拐枣属种间抗干旱抗风蚀性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8种沙拐枣造林后的成活生长状况、抗旱性水分生理指标及抗风蚀性能。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种沙拐枣的当年成活率、第4年保存率、水势、束缚水/自由水、细胞液浓度、抗脱水力、受风蚀致死率、相对含水量等8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8种沙拐枣抗干旱、抗风蚀性强弱的顺序为:红皮沙拐枣>东疆沙拐枣>密刺沙拐枣>白皮沙拐枣>泡果沙拐枣>头状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网状沙拐枣。从中筛选出红皮沙拐枣、东疆沙拐枣、密刺沙拐枣三种抗逆性较强的种。  相似文献   
9.
根据沙拐枣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花棒、杨柴、沙蒿、沙打旺等混播技术措施,飞机播种造林2 500 hm2,出苗及生长状况良好,适宜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0.
沙漠地区飞播沙拐枣种子丸粒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飞播种子丸粒化存在的不足,本文选择沙拐枣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原料配比对崩解时间的影响,确定了种子丸粒化的配方。该配方使种子重量增加了4~6倍,不仅解决了种子随风漂移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种子崩解、营养、供水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