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827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56篇
  267篇
综合类   121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毛乌素、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特征,测定两地各林龄(26a、33a、43a)樟子松人工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指标,分析其相互关系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两地沙地樟子松林各林龄的土壤物理指标几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机质、全磷、硝氮含量均表现为33a>26a>43a,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43a>33a>26a。2)毛乌素沙地各林龄内HPA、I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3 a林内的UA显著高于26a、33a林地,科尔沁沙地43a、33a林内的HPA、IA、UA活性均显著高于CK水平(P<0.05),两地林内的NPA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剖面来看,土壤酶与养分含量均随深度呈增加趋势。3)土壤养分相关分析表明,HPA与有机质、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PA、IA均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UA则与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4)科尔沁沙地26a、33a、43a樟子松林的土壤酶指数均显著高于裸沙地(P>0.05),且同龄水平分别高出毛乌素沙地15.79%、78.13%、16.28%。综上分析,同龄水平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区域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毛乌素沙地,这说明亚湿润干旱区的自然条件可能更有利于土壤酶系统衍生。  相似文献   
2.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 200~2 600 m范围内分布最多。其天然林分以成熟林为主,占调查总量的64.04%,很少发现天然更新的幼苗,表明麦吊云杉群落处于衰退期,且缺乏天然更新能力。生境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N、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在1.78~4.45 g·kg-1、0.46~1.16 g·kg-1、4.56~12.35 mg·kg-1和84.40~105.60 mg·kg-1之间。麦吊云杉多生于阴坡面,调查共发现林下植物17种,分属10科13属,其中蹄盖蕨等构成了草本植物本底,荚蒾类、冷箭竹等耐阴性很强的矮小灌木为灌木群代表种,高山杜鹃等较高的灌木也是林下常见的灌木种。混交乔木层较为复杂,主要有冷杉、云杉、桦木、槭树和其他阔叶树等5大类,且麦吊云杉的组成均在70%以上,蓄积在90%以上。综合分析,应对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进行人为的遗传保育和人工促进更新,以实现麦吊云杉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大通县东峡林场森林植被结构组成上分布最广的植物群体为青海云杉,其构成了特殊的青海云杉林植物景观。本文以案例调查的模式,以东峡林场青海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云杉林下天然更新特征以及云杉林幼苗的特征调查,得出具体的调查数据,进而明确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基本模式,以期为更好地进行天然针叶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章古台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根据它的气候和特有的立地条件,选择一些适合它的树种,采用相应的造林措施,以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吴志勇 《草业科学》2005,22(3):89-89
据北京市林业局刚刚完成的北京第三次土地沙化清况调查工作显示,5年间,北京市沙地已减少了1613hm^2。其中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永定河流域通过人工种树种草等措施,已有92%以上的沙地转变成林地。  相似文献   
6.
红皮云杉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郭志忠,张俊达,任武义,张玉媛(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红皮云杉树姿美观,生长较快,是营造用材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木材轻软,纹理通直,是建筑、航空、造纸和制造乐器的重要用材。从天然优良林分、林木种子园采种育苗,是培育良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 2 0世纪 60年代和 90年代 2次对宁夏枸杞的引种试验研究 ,成功地在嫩江沙地进行了区域性栽培试验 ,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宁夏枸杞不仅可以安全越冬 ,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 ,而且可以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化和盐碱化地区大面积栽培。宁夏枸杞今后将成为荒漠化地治理的生态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8.
林木繁殖,通常采用播种、嫁接、扦插等技术方法。播种繁殖因其遗传基因杂合程度高,实生后代性状分离严重,不易保持原有的优良特性;嫁接繁殖比较麻烦、费工费时、季节性强、繁殖系数较低;而扦插繁殖则既可以保持原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稳定,后代个体表现均一,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出较大数量的苗木,操作简便,宜繁期长,是其他繁殖方法不可替代的好方法之一,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调查,分析毛乌素沙地泥炭分布,储量及其理化性质的 ,进行了栽培试验,并论证了在当地开发应用的广阔前景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沿河沙地的特点分析及合理利用王广钦(河南省林科所)郑艳(郑州市园林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目前仍以每年23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所以防治荒漠化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