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301篇
  260篇
综合类   2004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367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苏香竹(Chimonocalamus fimbriatus)是云南特有珍稀竹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文章以野外调查获取的流苏香竹分布信息为主,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19个气候因子,预测其在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当前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市和临沧市等地,除迪庆州、丽江市和昭通市外,云南其他区域均有低适生区零星分布。在未来2050s和2070s的2个时间段,基于2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尤其是SSP5-8.5路径下,高适生区面积仅为当前的12.51%(2050s)和18.63%(2070s);中、低适生区在SSP1-2.6路径下,显著扩张(2050s)或略微扩张(2070s),在SSP5-8.5路径下,则大幅收缩。流苏香竹野外实际分布区及其潜在分布区均以斑块状为主,可能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关。影响流苏香竹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暖月份最高温度、最干季度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流苏香竹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根据其野外分布状况,建议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在其潜在适生区内适当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
化肥的发展与科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化肥的生产及施用量在迅速增加,而化肥的施用效果却呈明显下降趋势。为此,本文作者从化肥的发展、分类、发展趋势等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化肥的特性,并就科学施肥原理、科学施肥原则、科学配方施肥等作了阐述,旨在引导人们科学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夏季天气炎热,给鸡群造成了强烈的热应激,使肉鸡采食量下降,增重变慢,抵抗力变差,死亡率增加,养殖效益低下。因此,搞好夏季肉鸡生产,除采取调整日粮结构,改变饲喂方法,改善鸡合卫生,加强疫病防控等综合管理措施,以期达到获取肉鸡生产的最大经济效益外,降低鸡舍温度是肉鸡养殖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最大实体原则和反补偿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反补偿虽然未纳入国家标准,但它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作者提出了一种处理反偿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硅是禾本科作物的有益元素,近几年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为探讨硅在小麦上的应用效应,我们在小麦生育中期(拔节前)进行了不同用量的追施试验。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育前期少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水稻单产徘徊,氮肥施用效率下降的现状,我们从1989年开始,着手研究传统的前促中控(植株群体)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稻生育前期少氮高产高效栽培方法”(简称“前少氮法”)。该项目于1993年1月通过绍兴市科委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影响也日益严重,随着养鸡微利时代的到来,我们除稳定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用药经验,就在禽病防治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问题同广大养禽工作者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城疫(ND)是国际兽医局(OIE)公布的两个A类禽病之一(另一个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可见ND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鸡传染病,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鸡病。ND疫苗是我国第一个从国外引进的疫苗(1945年),现在是使用量最大的疫苗。ND疫苗的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烈性ND已不多见,与此同时的使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此对ND的防制发表一点个人见解,供养鸡界的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碧水天  徐曼曼 《茶叶》2004,30(2):104-105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茶园管理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中,以合理施肥对茶叶增产提质的效果最为显著。然而,生产实践上往往施用同样数量的肥料,增产提质的效应却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施肥技术大有讲究。茶园合理施肥应依茶树树龄、生长势、产量高低;茶园土壤的营养水平、物理性、化学性等肥力因素;茶园肥料的种类、性质以及季节天气状况等科学施用,即看树、看肥、看地、看天、合理施用才能取得好成效。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茶区初夏正值梅雨期(“丰梅”或“空梅”),盛夏常伴有暴雨(雷阵雨、台风雨)、高温酷暑干旱等涝灾、旱灾发生,讲究夏季茶园施肥技术尤为重要。综合各地经验,茶园夏季施肥要着重抓住四个讲究。  相似文献   
10.
苜蓿施用污泥效果的研究Ⅰ对苜蓿生长及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用于人工种植的新疆大叶苜蓿草地,探讨了不同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及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2.0kg/m^2污泥,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第一年增产23%-31%,第二年增产15%-31%。施用污泥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中N,P,Ca,Mg和Mn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Fe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重金属元素Ni、Pb、As和Hg的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Zn和Cu的积累增多,但地上部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植物中的平均含量,施用污泥未对新疆大叶苜蓿造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