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革命意识形态成为主流话语左右着文学创作时,丁玲试图通过对女性身体的革命救赎寓言化书写将女性书写融入主流话语体系之中。女性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被深度扼制。然而,女身书写的自身逻辑却在另一层面干扰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不自觉地流露出作者未被泯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后殖民文学中本土作家、移民作家及殖民地白人移民后裔作家写作话语特征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后殖民文学的话语共通点:历史的重写、身份的重塑和语言的混杂。  相似文献   
3.
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以词汇、句法和篇章三方面为切入点,探讨和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着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有效转化,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度和效度,需要把握3个维度:1.正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体,促进单主体话语向双主体话语的转化;2.科学表达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促进固化形态话语向动态话语的转化;3.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促进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对他们的思想和思维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面临的"三个挑战":互联网的开放性挑战辅导员话语权的权威;互联网的多元性挑战辅导员话语权的导向;互联网的互动性挑战辅导员话语权的储备。面对挑战,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话语能力应做到"四个遵循":遵循用户思维,强化辅导员话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平台思维,增强辅导员话语的互动性;遵循跨界思维,增强辅导员话语的专业性;遵循大数据思维,增强辅导员话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杂话是一种来自土地的民间文学,天然地继承了民间文化形态中自由自在的文化立场。在庙堂意识形态大一统的环境下,它无意识地运用了民间的隐形文本结构,含蓄地表达着民间社会的审美立场。杂话热情地讴歌了民间社会的理想主义,传递出民间多维的声音,详细而立体地勾勒出民间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以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解析幽默话语如何产生。研究表明,教师可通过使听众误解或曲解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产生幽默,也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四条准则达到幽默效果,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东红书是河北省河间市柳林花卉专业村的一名普通老花农,但他在这个村的名气却很大,因为他培养的月季非常好,远近闻名,而且还被冠以"红书月季"的美称,成了该村的一个品牌,到柳林村来买月季的人,几乎都是奔着他去的。东红书待人和善,话语不多,但一说起月季,他马上就会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他的月季。东红书的月季圃只有2亩多地,里面的品种却有60多个,从古老的茶香月季到珍稀的绿月季,在东  相似文献   
9.
背上的幸福     
闵凡利 《草原》2012,(10):56-59
正他和她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很老实,长相呢不是多英俊也不是多难看,是很平凡很普通的那种。他话语不多,很多的时候他的话都是用手来说。比如:她们家下水道堵了,他见了脱了鞋袜拿起铁锨就掏;比如她家里没烧的了,他拉起板车就去煤球厂……干起活来,他从不惜力。父母很喜欢,说过日子就得要这样的,那些光会说不会做的不行,那是绣花的枕头——中看不中用。她知道父母这样说是有根由的,也是有所指的,所指的是那个叫王军的。  相似文献   
10.
借用心智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委婉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委婉语产生的起点始于意向性,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共同作用下,话语主体以心物随附性为调节手段自由选择婉言的表达方式。而对委婉语的理解则依赖于受话人对"感受意"的心理主观感受进行适度把握并推导、识别说话人的意图,由此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本研究论证了心智哲学理论运用于语言研究的可行性,为委婉语的解读提供了心智层面的解释依据,是对委婉语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开辟了分析话语生成和解释机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