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叶金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37-2838
用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对1983年10月6日安徽省宣城市一次强寒露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华北反气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辐合带,华北反气旋前部为冷平流区;寒露风是一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700hPa高度层以下同时出现降温,比湿陡降,大气由上升气流转为下沉气流。  相似文献   
2.
暴雨预报的力子天气学模式和应用实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10年湖南汛期13次暴雨过程进行力子天气学分析。[方法]采用力子天气学原理,通过对2010年出现在湖南的1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合成分析。[结果]2010年湖南汛期的13次暴雨都与自组织的辐合水气流密切相关,暴雨是自组织辐合水汽流爆发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自组织辐合水汽流的孕育区对应未来12-36小时出现暴雨的区域;自组织辐合水汽流孕育区一旦消失,则未来12-36小时不会有区域性暴雨出现;自组织辐合水汽流孕育区产生在大尺度南北力子偶的交汇域。[结论]南北力子偶是否存在可以作为汛期区域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71~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117个观测站资料,选取64次较强高温酷暑天气过程,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统计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高温酷暑年日数有增长趋势,影响在增强;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温度出现在每日的14至17时,气温日较差大;高温酷暑天气可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四个天气学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300hPa高空锋区的北退或断裂与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流层中层的暖平流对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发展强盛起到关键作用;500~850hPa厚度场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整层气柱冷暖性质,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发生的部位和区域;蒙古暖高压控制区中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大气下沉增温,对流层中低层维持暖心结构,由于整层气柱很暖,低层减压形成了近地层的热低压,具有干热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裴春明  孙颖  王冰  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71-1774
西藏地区在6~8月对流云系发展最为旺盛,对流天气中,雷暴的发生率最高,多分布在云团的边缘,冰雹大多伴随雷暴一起出现。利用MICAPS提供的2005~2009年卫星云图及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将西藏地区的对流云系按系统性和非系统性2类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云系与雷暴、冰雹等对流天气的生消演变关系,结合天气实况在云系演变中的反映,归纳出了切变线、低涡、槽线和弱气压场4类对流云系的天气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越橘种质资源的CDDP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保守DNA序列多态性(CDDP)标记在蓝莓中的分布及其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为蓝莓种质的科学评价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通过筛选多态性丰富的CDDP引物,对32份蓝莓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关系。共筛选出17条多态性高、产物清晰易辨的CDDP引物。32份样品共检测到20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8条,比例为90.82%,特异条带17条,比例为8.21%。可以用2条引物组合完全区分32种蓝莓。在种群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59、0.37和0.56。样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4~1.00之间,平均为0.73。在相似系数为0.69时,32个蓝莓种质分为3类,野生种笃斯越桔单独聚为一类,矮丛品种‘Blomidon’和半高丛品种‘Northblue’聚为一类,其他品种聚为一大类。CDDP标记在蓝莓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及特异性,与种质的需冷量、抗寒性及果实颜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DDP技术可有效用于蓝莓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辽宁省常规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1981—201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500h Pa高度场、850 h Pa温度场、地面气压资料,依据辽宁省水稻各生长期低温冷害指标,从农作物秧苗期到分蘖成熟期,分析不同阶段低温冷害分布特征和致灾的天气学成因,总结低温冷害预报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1—2010年广东省连州市的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出现的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1)该地区霜日数前10年霜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后10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该地区的霜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初霜一般出现在秋末或春初;(3)该地区的霜多为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或连续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后出现的,出现霜时呈现地面气压多处于降压阶段、多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和水汽压低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2008年华南前汛期连续性暴雨过程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 1970~2008年5~6月逐日平均高度、温度、湿度、风场、海平面气压等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华南前汛期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并探讨了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连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变化,中高纬度西亚脊稳定、东亚槽偏深、东亚上空西风带经向度偏大、副热带高压偏西、南支槽活跃,有利于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的出现;极涡的异常变化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跃,有利于极地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华南沿海附近存在异常的对流增强活动,使得华南沿海暖湿气流活跃,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孟加拉湾的对流增加与南海夏季风的活动密切相关,连续性暴雨期间强降水过程与夏季风的增强相对应;在连续性暴雨期间,我国东部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水汽输送通量明显偏多,低层为水汽异常辐合,为连续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南亚高压的异常变化为2008年前汛期华南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是前汛期暴雨过程频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发掘利用豌豆辐射诱变变异后代资源,本研究分别以3种不同复叶类型豌豆为材料,通过对豌豆诱变M2代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明确豌豆诱变后代产量的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复叶类型豌豆诱变M2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0.171-0.8539;且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复叶类型豌豆诱变后代选择中,单株粒数及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均很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结荚节数是高产型豌豆形态决定因子。豌豆诱变后代单株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结荚节数,同时对百粒重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利用珠三角地区气象观测站2006年3月1—15日的各种观测资料,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的一次灰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灰霾天气过程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水平方向出现静风现象;二是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三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