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29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后效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明确了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后效影响的概念,探讨了它与滞后或时滞的区别。通过大量文献综述,在比较微观的生理层次上分析了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后效影响的因素,包括干旱胁迫程度、持续时间、胁迫时期、胁迫发生速率及作物种类。探讨了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后效影响的机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淡紫拟青霉菌料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后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淡紫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培养菌料,施225kg/hm2,对大豆胞囊线虫不但当年有45%~69%的较好防效,而且第2年和第3年仍然有22.5%~37.7%和7.3%~22.9%的后效,即空胞囊和被寄生的胞囊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作方式对下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从耕作制度的改进上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机播。结果表明,与旋耕(小麦季)相比,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增加下茬玉米的株高、穗长、单株干物质质量等生长因子,FL1,FL2处理的株高均极显著(P≤0.01)高于CK,FL1处理的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P≤0.05)高于FL2,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促进下茬玉米的穗行数、穗粒数、单穗籽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FL1,FL2处理的穗行数显著(P≤0.05)高于CK;FL1的果穗质量、百粒质量显著(P≤0.05)高于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够提高下茬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FL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P≤0.05),各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大小为:FL1(9 723.3 kg/hm2)FL2(8 720.3 kg/hm2)CK(8 273.7 kg/hm2)。  相似文献   
4.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5.
6.
1985年在广西隆安县从未施过Bt菌剂的柑桔园中喷洒Bt菌剂(Bt5a5b).1986年对该园的土壤和柑桔叶片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施菌区土壤及叶片的Bt(H5a5b)检出率均高于不施菌剂的对照区。1987年检测果园的鳞翅目害虫,施菌区活虫的Bt检出率为51.4%,其中Bt(H5a5b) 占60.2%,死虫的Bt检出率为81.3%,其中Bt(H5a5b)占67.1%。对照区活虫Bt检出率为20.5%,其中Bt(H5a5b)占34.3%,死虫的Bt检出率为35.7%,其中Bt(H5a5b)占10%。说明施用菌剂两年后,果园中仍残留一定量的Bt,对害虫有致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低剂量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Var.hurstakj)饲喂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三龄幼虫和成虫,结果发现B.t.以幼虫及成虫存在明显后效作用,即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8.
1、做基肥施用。锌肥的主要品种为硫酸锌,做基肥施用时,一般每667m^2用1—2千克,与有机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混合均匀,播种或定植前均匀撒施后翻入土壤中拌匀。注意锌肥不宜与磷肥混合施用,因为磷与锌存在互为拮抗关系,混合施用会降低各自的肥效。锌肥具有后效作用,不必年年基施,一般2—3年内施用1次即可。  相似文献   
9.
伊萍 《西北园艺》2009,(6):51-51
近年来,在陕西省风翔县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广大菜农经过实践,摸索出几项可用于有机番茄生产的新技术,可使栽培中少用甚至不用化学农药、化肥,并能实现优质高产,推广应用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育期连续调亏灌溉对花生光合特性和根冠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花生生育期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进而分析其补偿效应,于2018—2019年在辽西北阿尔乡灌溉试验站进行了膜下滴灌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花生的花针期(H,主区)、结荚期(J,副区)设置重度(H1、J1)、适度(H2、J2)和无亏(H3、J3)3个水平的水分胁迫处理,分别对应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含水率下限为55%、65%、70%田间持水率(FC),对比分析了花生叶片光合特性、根冠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单生育期重度水分胁迫处理(H1、J1)复水后叶片光合特性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抑制了花生根冠干物质的积累;适度水分胁迫处理(H2、J2)复水后产生的光合超补偿效应,使花生在生育末期根冠干物质积累高于无亏处理;而连续适度水分胁迫处理(H2J2)复水后叶片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根冠干物质,形成有利的根冠比。在2018—2019年的所有处理中,与H3J3处理相比,H2J2处理两年分别增产12.44%、11.98%(p<0.05),分别节水9.32%(p>0.05)和14.23%(p<0.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2.32%、27.78%(p<0.05)。在辽西北地区,于花生花针期、结荚期施加适度水分胁迫是兼顾节水、增产的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