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一)人口压力。人口问题不仅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国整个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制约因素。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生态承载能力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现在人口、牲口、灶口这"三口"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区滥樵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那么,什么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就是新型农民。我们只有把八亿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燕 《云南农业》2015,(4):66-67
<正>渔洞水库是一座集农业灌溉、城市供水、防洪和发电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Ⅱ)型骨干水利工程。水库建成后,由于径流范围大,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差,人口压力大,农业生产活动频繁,贫困面广,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化肥、农药、农膜、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污染较重,严重威胁着水库的使用寿命、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安全。做好渔洞水库水资源的立法保护和管理工作,对提高水库的综合效能,促进昭鲁两县(区)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营造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环境,实施高效、健康的生猪养殖,提供安全优质的猪肉等畜产品,已成为当今畜牧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2013年夏天发生在我国南方的持续高温干旱导致水稻减产,北方洪涝灾害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收成造成影响。尽管这并未能阻挡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的步伐,近年来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还是让人们对粮食保障忧心不已,而中国今后的粮食安全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束缚和巨大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AEZ法的庆阳土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EZ法,从温饱、小康、富裕3个层次和热量、蛋白质、脂肪3个方面对庆阳市2001—2005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评价,虽然大部分县区的土地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人口压力值处于安全区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承载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国峰 《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20-120
随着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人口压力,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坏的形势日趋严重。致使森林资源遭到重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现象的屡禁不止。重点就这一现象产生的缘由展开分析,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对策提出几点建议。广义森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了人口、生态和技术的变迁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中国农业的发展在人口压力下形成了与追求产量最大化相一致的小规模经营,且随着集约化技术的发展,小规模经营愈加强化。技术变迁的历史表明:完善的市场化措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全可以在目前小农经营基础上改造传统农业并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0引言 近年来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各国都十分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复种指数和作物单产来保持农产品总量的增加,以应对人口压力的严峻挑战。在农产品的生产中,粮食生产被列为首要任务。玉米除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外,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本文就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玉米高产配套组装技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东 《甘肃农业》2012,(3):47-48
甘肃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1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12%,分布于全省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8.0%,沙化土地面积位列全国第五位,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