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普兰店市原粮食部门下岗职工朱存敏、李淑波夫妇从单位下岗后,瞄准市场需求,于1998年投资9万元下乡在市郊和尚村建起小型养狐场,年养蓝狐、雪狐(又名白狐)上百只获纯利1万多元。以后他们用滚雪球的办法,养狐狸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狐狸饲养量达到1005只;2001年朱存敏从报刊杂志上学到狐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挑战艰苦创业打基础高中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密云县新城子镇巴各庄村,后来在高岭镇供销社工作8年后下了岗。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职业转变。我决定发挥多年的供销特长,从头再来。2000年前后,看到密云地区外来蜂群一直在两三万群。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外地蜂农在利益趋动下掺假低价出售,扰乱了蜂蜜市场。本地蜂农养蜂积极性急剧下降,我心急如焚。我决定和另外三名下岗职工,买断了高岭镇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市下岗职工和农民工队伍日渐庞大。为了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动我市全民创业工作的开展,我们结合实际,采取五项措施,积极推动了农民工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4.
草长莺飞时节,我等前往洪湖考察特种水产生态养殖,时逢范红平从省城受奖回到洪湖,我慕名采访了他—“铁饭碗里盛的是水,泥饭碗里装的是汤”,这是湖北省“杰出青年农民“、湖北省首届“农村青年百业产业大王”涅变后的真切感受。面对下岗,不少人困惑、迷惘、无所适从,他却只用短短五年时间,在烟波浩渺、水天相连的洪湖中央,靠人工围养470余公顷精养水面,以8万元起家,创造了年产值逾440万元、利润成几何积数增加的“神话”。到急风暴雨般的市场中去搏击范红平,1969年5月出生在洪湖岸边的柳口本。1989年他高中毕业,通过叔父介绍,好不容易当了洪…  相似文献   
5.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贯彻党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垦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再就业会议精神的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总局党委、总局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部署,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紧抓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即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依托自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局开展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程。 一、大力发展自营经济、拓宽就业渠道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  相似文献   
6.
在隆化县茅荆坝林场东一公里处,有一座掩映在碧绿的田园山野间的红砖瓦房,这就是该林场下岗职工梁悦臣的第二个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继而推动了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产能过剩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随之带来了钢铁业大批职工的下岗,作为近代工业的摇篮,有重工业之称的唐山,同时也不能避免这一问题。本文从政府、社会、企业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化解唐山市产能过剩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创业促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眼下,不少人盲目进行小本创业,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由于同行太多.不仅赚不到钱,弄不好还会亏本。有两个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事例很值得借鉴。浙江省衢州一位下岗职工,看到附近许多民工自带饭菜却没有地方热.于是立即买来一台微波炉,专门为这些民工热饭.生意居然不错。  相似文献   
9.
一个企业的下岗职工,下岗前从来未与农机打过交道,现在却依靠农机奔上了小康路,并成为一名能操作多种农机作业的能手。在新干这片黄色的土地上,是他把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希望。他就是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夏塘村委会的下岗职工——杨润根。  相似文献   
10.
《云南农业》2012,(3):60
帮人打农药眼下农村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劳力很多,但又割舍不下家里的田地,于是花钱请人耕种、管理、治虫的现象越来越多。某县一位下岗职工,看准这一商机,专门购买了几台机动弥雾喷雾器,另外又聘请三位懂治虫技术的劳力,每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