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7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出对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多糖具有较好的吸附解吸效果的大孔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试验、动态吸附及解吸试验,利用苯酚 硫酸法跟踪检测多糖质量浓度,以吸附率与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初步研究AB 8、LSA 5B、DM 18、CAD 40、LX 1、D941型大孔树脂对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中多糖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6种大孔树脂中, AB 8对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多糖的动态吸附率和解吸率最高,分别为54%和90%。说明AB 8型大孔树脂可以作为分离纯化多糖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重金属锌在不同分层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了解锌在分层土壤中的迁移规律,试验通过批量平衡试验,分析了锌在4个分层土壤(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母质层)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各分层土壤对锌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包括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吸附平衡3个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效果优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方程能更好的拟合4种分层黑土对锌的等温吸附过程,4种土壤分层对锌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母质层,是因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种分层土壤对锌的吸附能力逐渐降低。吸附热力学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分层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均逐渐增大,ΔG<0(ΔG为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ΔH>0(ΔH是标准焓变),ΔS>0(ΔS是标准熵变)说明了4个分层土壤对锌的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无序的过程。Zn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呈正比,最大解吸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均存在滞后效应。N、P质量浓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土壤固定Zn的能力,减小Zn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的重金属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壳聚糖开发载体化铜制剂,既可避免铜离子浓度过高的药害,又可以延长药效期.[方法]探讨了壳聚糖对Cu^2+吸附量的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下合成壳聚糖-铜杀菌剂,研究其在水中Cu^2+的释放动力学.[结果] CTS-Cu的最佳合成工艺:硫酸铜浓度20g/L,壳聚糖、硫酸铜质量体积比为1/40,反应温度40℃,吸附时间90 min.载铜壳聚糖在水中Cu^2+的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h即可达到较高浓度,在36 h后基本达到稳定释放.[结论]为其农业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Coastal floodplain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inundation with saline water and the likelihood of inundation will increase with sea level rise. Sediment samples from floodplains containing coastal lowland acid sulfate soils (CLASS) in eastern Australia were subjected to increasing seawater concentration to examine the probable effects of sea level rise on acidity and metal desorption. Ten soils were mixed with synthetic seawater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0% to 100% at a solid:solution ratio of 1:10 for 4 h. There was a slight decrease in pH (≈ 0.5 units) with increasing seawater concentration following treatment, yet, calculated acid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most soil treatments, Al wa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f the calculated acidity pool. Al dominated the exchange complex in the CLASS and, correspondingly, was the major metal ion desorbed. In general,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Al, Fe2+, Ni, Mn and Zn in all soil extrac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Increasing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with increasing seawater concentr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xchange processes and acidity. The increasing ionic strength of the seawater treatments displaces trace metals and protons adsorbed on sediments, causing an initial decrease in pH. Hydrolysis of desorbed acidic metal cations can further contribute to acidity and increase mobilisation of trace metal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saline inundation of CLASS environments, even by relatively brackish water may cause rapid, shorter-term water quality changes and a pulse release of acidity due to desorption of acidic metal cations.  相似文献   
5.
8种土壤126个氮素解吸实验表明,解吸模型C=ClH-a能模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解吸动态规律,其中有125个实验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生长期较短的空心菜、菜心和莴苣而言,土壤氮素可解吸量Q和土壤溶液氮素初始浓度C li与供试蔬菜的氮素吸收量和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为评价土壤氮素生物有效性和临界指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桂新安  杨海真  王少平  马凯 《土壤通报》2007,38(5):1007-1012
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中铬的吸附解吸机理包括非专性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性吸附以及物理表面吸附,分别对pH、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组分(土壤矿物和有机质)、竞争离子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铬吸附解吸的影响作了论述。文章进一步描述了土壤中铬吸附解吸的数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一级动力学模型、金属-腐殖酸模型(one-sitemodel)和表面络合模型-扩散层模型(DLM)等的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辉  赵言文  胡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44-11146
[目的]为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经济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在等温条件下不同土层磷的吸附和饱和吸附后的解吸特性。[结果]侧渗水稻土对磷的吸附特性和饱和吸附后的解吸特性与简单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等温解吸方程基本吻合,但不同土层对磷的吸附和饱和吸附后解吸特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致各土层最大解吸量占最大吸附量的百分比也有所不同。[结论]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应该重点关注4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了6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植酸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D201树脂对植酸的吸附交换作用较好,且在pH值为2.2时吸附能力最强,静态吸附量达到94.54 mg/g,1.5 mol/L的NaOH溶液利于植酸解吸;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D201树脂对植酸的等温吸附,表明吸附在常温下进行即可;D201树脂对植酸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与植酸起始植酸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D201树脂对植酸的动态吸附与解吸过程中,层析柱管径、上样液浓度、上样液流速和洗脱剂流速对吸附与解吸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张桃林  高超  吴蔚东 《土壤学报》2002,39(4):542-549
为探讨水稻土由氧化环境转为还原条件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选择18种水稻土样品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采用氧化铁试纸测定法进行多次提取以对比淹水前后土壤磷的累计解吸量,发现大部分供试样品的固磷能力在淹水条件下有了显著的提高,全部样品在淹水后磷的释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淹水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固定与释放的变化主要与淹水后土壤Eh的降低和pH的升高而导致的大量无定形铁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