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9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加入WTO之后 ,农民不仅要承担其他国家农民所承担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 ,还要承担因现行双层经营制度带来的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 ,其根源在于现行的经营制度呈现出极大的“体制锁定”的色彩。要打破这种体制锁定 ,必须两条腿走路 :诱致性创新与强制性创新并举。既精减机构 ,明确政府的责、权、利 ,又扶植与培育农民联合体 ,增强市场创新主体分摊成本的能力与赢利能力 ,从而确保新体制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虽然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得到确立,但至今其经营客体或对象在实践中仍然是不清楚的,而且就统分结合两方面来看,统的职能也严重不足,致使家庭经营的弊端依然存在,双层经营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为此.笔者提出,“两田制”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还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机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所以,笔者主张,“两田制”应谈有计划地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林业家庭承包与双层经营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林业家庭承包与其他方式承包在立法概念、物权性质、条件设置、流转方式等诸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赋予农民人均一份长期而有保障的完整永久的林地使用权,促进林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其他方式承包是家庭承包的补充,虽承包经营,但承包期内村集体仍始终享有全部收益权和处置权。落实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应占主导地位。并通过调研实例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弊端,是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一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5.
《农业新技术》2005,(3):i0001-i000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建立的.以服务为宗旨,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以某种专业生产活动为纽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积累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并口动因。第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高度,认识这次集体林权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核心就是以承包经营的方式明确了耕地的产权,确立了农民作为耕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农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7.
8.
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举,通过政府部门的行政组织与推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农机化发展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效益为中心、共用为途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机化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9.
10.
近些年,甘肃垦区各农业企业落实中央和国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及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一系列精神,不断推进农场内部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推行租赁经营和试行股份制、实行“两费”自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职工家庭农场和国有农场以至整个垦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垦经济的发展变化,国有农场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就如何适应集团公司体制变化,以大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垦区农业企业改革,笔者提出下述器考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