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62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Root length of Holcus lanatus L. declin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lead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in nutrient solution. In all used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root growth of genotypes coming from a Pb-Zn mine area,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uggesting that these genotypes evolved tolerance to Pb and Zn.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increase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The greater chlorophyll content found in tolerant genotypes, in different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ould be served to distinguish tolerant and non-tolerant genotypes.  相似文献   
2.
铅对草坪植物生物量与叶绿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通过盆载模拟试验研究了铅对植物生物量、叶片叶缘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植物中毒后的症状。结果表明,铅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可使根冠细胞有丝分裂减少、根量减少。铅进入叶肉组织后导致叶片失绿,严重时使叶片枯黄死亡。试验早期植物中毒症状表现为根冠膨大变黑,严重时根系腐烂。当营养液中Pb浓度达5.0mol/m^3时,试验后期引起植物死亡且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从当地石灰性土壤中分离出五株耐铅菌株,分别标记为M1、M2、M3、M4、M5,其中M1、M2为细菌,M3为放线菌,M4、M5为真菌,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其在不同浓度下对油菜养分的影响。研究表明:施加菌株M2、M3、M4和M5均对油菜氮磷的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M1却抑制了油菜对氮磷的吸收,施加菌株M3和M4油菜钾含量与对照相比略有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菌株M1、M2和M5显著抑制了植株对钾的吸收,抑制作用最大的是菌株M5,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  相似文献   
4.
Atmospheric lead and cadmium deposition in bulk precipitation and throughfall was investigated at four forests in the Kanto district, Japan,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of forests. Annual lead and cadmium depositions in bulk precipitation ranged from 8.9 to 25.7 g ha−1 year−1 and from 0.77 to 1.30 g ha−1 year−1, respectively. Lead and cadmium deposition increased in the summer at every forest due to large amounts of rainfall. At one of the forests, the depositions were also high in the winter due to heavy snowfall. These depositions were similar to recent depositions observed at other rural and urban sites in Japan and several forest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fter 1990.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anthropogenic lead and cadmium are deposited at these rates over wide areas, depositions are still higher than in remote areas.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溧阳白芹铅超标原因,探索生态修复和控制措施,溧阳市蔬菜办公室在溧阳城郊溧阳白芹基地进行了水、土、肥、产品等四大类样品的铅含量检测,对照相关标准,通过对试验区生态环境的调研和铅污染评价,认为溧阳市城郊溧阳白芹主产区的土壤、基肥、培土与否及铅富集等对溧阳白芹重金属铅污染影响不明显,灌溉水则是重金属铅污染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参中铅和镉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参中铅和镉的含量。结果铅在0μg/L~40μg/L范围,镉在0μg/L~3μg/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3.6μg/kg和0.42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9.11%和4.70%,加标回收率在93.3%~106.7%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测定人参中铅和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铅来源分析及相应去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保  徐明星  曲颖  谢少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52-6453,6482
利用先进的同位素技术手段揭示我国某地茶叶中的铅来源,同位素示踪显示,除部分铅来源于土壤,茶叶中还有一部分铅来自于大气沉降物。为此,加强土壤修复治理和大气环境保护,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燃煤污染,减少道路交通及建设扬尘,是减轻茶叶铅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亚荣  王国娟  黄晓光  陆秀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75-8776,8803
[目的]研究山皂角在铅污染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的反应及适应性,为治理铅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方法]以山皂角(Gleditsia japonica Miq.)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盆栽试验,分别添加纯铅浓度为200、400、800、1 200、1 600 mg/kg(土),研究不同浓度铅处理对山皂角苗木生长发育、生理方面的影响。[结果]盆栽山皂角根系长度、苗高、地径、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低浓度的铅处理能够刺激叶绿素含量的形成,高浓度则抑制叶绿素形成;山皂角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随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铅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山皂角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土壤铅浓度在800 mg/kg(土)之内,铅对山皂角的生理影响较小,山皂角可以比较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汪斌  谭建新  代静玉 《土壤通报》2007,38(1):106-110
本文探讨了腐殖酸对池塘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FA)能使底泥中铅、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下降,而有机结合态和可溶态的含量升高,但是胡敏酸(HA)则使其它各形态均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FA浓度的提高底泥中铅、镉的可溶态含量也呈增高的趋势,但是HA的作用与此相反,这就表明FA能活化底泥中的铅、镉,而HA则起到了钝化作用,且它们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无论是FA还是HA它们对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对铅的作用大于对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茶园土壤中铅的溶出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良纲  周俊  罗敏  张丽娜 《土壤通报》2005,36(5):695-699
采用模拟酸雨连续淋洗的方法,研究了茶园土壤的酸化以及不同铅污染程度土壤中铅的溶出和形态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的酸化程度受酸雨酸性强度的控制,酸雨pH越低,土壤酸化程度越强;土壤中铅的溶出总量随模拟酸雨的酸度和土壤本身含铅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土壤滤液中铅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受模拟酸雨的pH影响;土壤铅污染程度越严重,其中的活性态铅含量越高,同时pH<4.5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非活性态铅大量向活性态转化,这将导致土壤中铅的活化而增加其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