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木盆景》2003,(3):58-59
  相似文献   
2.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惊喜的盆景作发现,去年修剪的树桩盆景枝条上己萌发点点芽苞,绿茵葱茏,转眼之间,抹抹新绿,放眼皆是。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枝条上的萌发点及末梢处的芽点多且呈丛生状,簇簇缕缕,若放任由之,芽苞相互间竞争生长,将出现通风差、枝条柔弱、生长方  相似文献   
3.
4.
松树 松树易招引大量松孢子,使果树受害。尤其是对梨树危害更重,常发生梨叶、黄斑病,结果率下降,畸形果增多。  相似文献   
5.
榆黄化病     
美洲榆Ulmus americana L.正面临两种致命的流行病——即榆枯萎病和榆黄化病的威胁。榆枯萎病Ceratocystis ulmi现在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已众所周知,并引起注意,特别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防治此病。我国也把此病列为对外植物检疫对象,采取检疫措施,防止此病传入我国,但对榆黄化病(elm yellows),又名榆韧皮部坏死病(elm phlocm necrosis)缺乏了解,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白菊 《花木盆景》2004,(4):24-24
榆树主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南至长江流域,耐干旱瘠薄,寿命可达百年,抗 风保土能力强,叶片单位面积吸滞粉尘能力居乔木之首,是城市绿化特别是水泥厂、热电厂等粉尘污染较重地段绿化的首选树种。下面仅就榆树上常见的食叶害虫榆毒蛾、绿尾大蚕蛾、榆凤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榆斑蛾系单食性害虫。幼虫暴食榆树叶片,在兰州曾一度成灾。作者对其虫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药剂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兰州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各虫态的发生期: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至7月下旬;卵6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幼虫6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蛹8月上、中旬至次年7月上旬。幼虫共分8龄,为害盛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以茧蛹越冬。经数种药剂进行杀卵、杀幼虫、杀成虫的试验、示范,以1:1000倍的2.5%澳氰菊酯乳剂或40%水胺硫磷乳剂进行防治,均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3年6月起,乌鲁木齐市阶段性的爆发了大面积的蚜虫,这已经是蚜虫在乌市连续第3年大面积爆发。调查显示,去年我市发生的蚜虫以榆彩斑蚜、榆长斑蚜为优势种。调查还表明乌市行道树树种依次易感蚜虫顺序为:倒榆被害率达90%、白榆被害率达84%、钻天榆被害率达81%、大叶榆被害率达65%。  相似文献   
10.
我区退耕还林生态树种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实践证明,红柳、沙枣、沙棘、榆树、麻黄、枸杞是新疆适宜的生态树种。因为它们易培育,易栽植,易成活,易成片,造价低,抗逆性强,能在短时间内就发挥生态功能,同时还可以收到一部分经济效益,现予以推荐,希望对退耕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