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298篇
基础科学   196篇
  528篇
综合类   2147篇
农作物   29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40篇
园艺   252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民勤旱沙区黑果枸杞栽植成活率,并提高枸杞品质和产量,本文以民勤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通过对苗木根系的不同处理探讨对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产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产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产流产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旱优73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6):39-41
旱优73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沪旱7A与旱恢3号配组育成的节水抗旱杂交稻组合,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皖审稻2014024)。该组合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试种示范表现出根系发达、抗旱性强、生育期短、稳产优质等特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马勇 《小麦研究》2004,25(4):11-12
克旱20号是一个前期抗旱性好,结实期耐湿、后期抗高温,综合抗逆性强,株型紧凑,产量高而且稳定性好,品质较佳的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其栽培技术要点是,选好茬口,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适时早播,确保全苗,培育壮苗,及时中耕除草,控制群体。  相似文献   
5.
6.
7.
山边沟结合覆盖作物是坡地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夏、秋季节高温干旱对我县脐橙、山上西瓜生长的不良影响 ,我们于 2 0 0 0年夏、秋两季在部分脐橙园进行了“旱地龙”应用试验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用情况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旱地龙”液剂为新疆汇通腐殖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使用浓度 :兑水 50 0倍液。1 2 试验对象 脐橙与山上西瓜。1 3 试验时间 ①脐橙于 2 0 0 0年 7月 2 1日、7月 30日、8月 1 5日 ,各喷一次旱地龙50 0倍液。②西瓜于座果期 ( 6月 2 7日 )瓜似乒乓球大小及瓜果膨大期 ( 7月 1 5日 )瓜 2kg左右大时 ,各喷一次旱地龙 50 0倍…  相似文献   
9.
为使稻田半旱式进行连续免耕,解决半旱式杂草争肥与习惯番耕作埂,对半旱式复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推广,用一定数量的鲜玉米秆、鲜稻草秆复盖垄埂与冬种半旱式葫豆青三种形式,分别在我县沙溪庙组、自流井组、遂宁组等紫色稻田进行试验与示范,三至五年沟埂互换一次,经五年来的探索,对抑制半旱式杂草滋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等均取了明显的效果。把稿秆还田、半旱式与复盖等技术结合一起,简便易行,真正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