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603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43篇
  889篇
综合类   714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249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以来,长江豚类极度濒危的生存状况得到广泛关注,在其自然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于2015—2018年在和畅洲水域建设生态浮岛、人工鱼巢和放流底栖动物进行水域生态修复,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浮岛的建设可提高区域内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人工鱼巢对产黏性卵鱼类具有一定增殖效果,增殖种类主要为鲤、鲫、䱗和黄尾鲴;生态浮岛和人工鱼巢的建设对鱼类均有较好的聚集效果;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显著增加了放流物种的丰度、生物量及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为中等。该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为工程施工影响下水生生物保护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Freshwater fishes are threatened globally, and often too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reatened species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ir conservation. Habitat complexity is linked to fish species diversity and persistence, and degraded streams often lack habitat complexity. Beaver Castor spp., in turn, have been used to restore streams and increase habitat complexity. The northern leatherside chub Lepidomeda copei is a rare, small‐bodied, drift‐feeding minnow that has anecdotally been observed to use complex habitats associated with beaver dam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To investigate this anecdote, we conducted fish and habitat surveys, the latter focusing on quantifying habitat complexity, in a sub‐basin of the Upper Snake River Basin in the USA. Complementary generalised linear model and path analyses revealed that northern leatherside chub occurred more often at sites with complex streamflows, and streamflows were more complex when beaver dams were present and pools were deeper. Northern leatherside chubs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occur when temperatures were warmer, aquatic macrophytes were abundant and stream channels were narrow and deep. The linkage between chubs, complex streamflows and beaver dams needs to be evaluated more broadly to completely understand its role in the rangewide status of the species. However, it does suggests that increased use of beaver reintroductions and dam analogues for stream restoration could be a boon for the northern leatherside chub, but such efforts should be monitor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iveness to help adapt beaver‐based restoration approaches to best benefit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探讨植被护坡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中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植被护坡工程设计原则、技术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性叠加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出应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此为重要支撑,恢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大开发中张掖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市长期受干旱、大风及沙尘暴影响,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制约着西部大开发建设进程。其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水资源匮乏,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等;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改善水资源条件和恢复植被是张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菌根与植被恢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菌根不仅可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抗病、抗逆,而且在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在我国西北许多地区,菌根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已被中断,要恢复该地区的植被,治本的方法应是重建植物与菌根菌的共生关系,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文中还提出了菌根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朱立泽 《草业科学》2005,22(8):42-46
以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为例,以产业化系统链中各子系统间的功能协调统一为依据,以退耕还草产业化机制为纽带,在研究建立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包括4个一级指标(基础指标、配套指标、服务指标和效益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隶属度函数法和综合效益指数法作为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经比较得出: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综合指数达到0.595 1,属初步产业化阶段,相对发展指数达到27.268%,年均产业化进步速度达到6.817%.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巍  刘璐璐  吴丹 《草业学报》2018,27(6):10-22
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对三江源区1997-2012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模拟,并对其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降雨侵蚀力及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利用模型参数控制法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较工程实施前增加6.5%,但局部地区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好转,约占总面积的45%;2)长江流域在工程实施后的土壤侵蚀量与工程实施前基本持衡;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增加明显,增幅超过45%;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量有所下降,降幅为9.8%;3)降水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贡献率达到180%,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为-80%。全面遏制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趋势,仍需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对不同保水措施的生理响应,以常用修复植物苏丹草为研究对象,利用CIRAS-2型(PP-Systems)光合仪测定苏丹草的光合指标,探讨高温下苏丹草对不同保水措施的生理响应,以期为矿区生态修复中的保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处理下苏丹草的光合速率Pn和瞬间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均呈“W”型曲线,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M”型曲线。苏丹草的Pn有“午休”现象存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影响苏丹草PnTr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c、大气相对湿度RH。在土壤上覆盖火烧石和添加粉煤灰均显著增大了苏丹草的PnWUE,增强了苏丹草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从Pn的指标来看,土壤表面覆盖火烧石处理比土壤中添加粉煤灰处理的效果好,但两者同时作用效果略低于单独用火烧石处理,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境内,是典型的河流漫滩和沙洲地貌。受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湿地公园核心区拥有种类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但近几年人们在场地周边的开发活动,对基地原有植物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现在核心区仅存那些对水质要求低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同时也因为植物种类过于单一,随之而来的就是湿地季节性功能失调现象,如对水质净化的能力差,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为缓解和改善湿地核心区现存问题,一个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植物景观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基地本身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新津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