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2521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38篇
  140篇
综合类   1213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循结构合理、体积缩小、组装方便、外形美观的设计原则,从拆装式节点实现形式、整体结构拆装方式二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实木家具拆装结构实现路径,并对榫自锁可拆式、连接件可拆式两种实木家具拆装式节点形式及椅类、桌台类、柜类、床类家具的整体结构可拆装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实木家具的结构优化及平板化包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3.
木材硅石改性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木材硅化改性成本促其应用,直接将固态硅石粉高效液态活化,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优化制备了木材硅石改性剂,测试分析了浸渍改性杨木的性能。结果表明:①反应时间和原料n(SiO2)∶n(NaOH)对活化溶液的pH值、黏度和密度影响不显著,碱料种类和反应温度对活化溶液的黏度、密度、SiO2转化率、固体质量分数和生产成本影响显著,对溶液性能综合影响最大的是反应温度和碱料种类,其次是n(SiO2)∶n(NaOH)和反应时间;②pH值随反应时间、温度和n(SiO2)∶n(NaOH)增大而减小,密度、黏度、固体质量分数、SiO2转化率和模数随反应时间、温度和n(SiO2)∶n(NaOH)增大而增大,KOH活化效果更好但价格较高,综合平衡优化工艺为:反应温度200℃、碱料为NaOH、n(SiO2)∶n(NaOH)=1.715∶1、反应时间4 h;③硅石改性剂能充分渗入杨木,使其吸药量达252%,密度提高81%,抗弯强度提高69.6%,炭化温度减小89℃,残炭率提高41%,改性效果优于硅溶胶。  相似文献   
4.
浅谈人造薄木生产中单板的漂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木材颜色的成因及漂白机理,重点介绍了人造薄木生产过程中单板漂白工艺。研究表明,经漂白处理的单板,颜色明显变浅,色调也比较均匀,而且还消除了板面污染,对单板的染色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23种广东常见阔叶树材的耐磨性试验结果,并对耐磨性与木材密度、硬度的关系及木材耐磨性各向异性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杨木-玻璃纤维复合板的物理力学复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甫成  张双保  赵立  陈勇平  高黎 《木材工业》2002,16(6):13-15,19
以三倍体毛白杨和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木材玻璃纤维复合板并分析了板的物理力学复合效应。结果表明:与普通PF树脂杨木刨花板相比,该复合板的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得到很大提高,内结合强度略有降低,吸水厚度膨胀率有增有减。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醇为夹带剂,研究超临界CO2流体不同处理压力、温度、时间对福建产杉木、马尾松、檫木木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 MPa内,处理压力的增大有利于3种木材渗透性的提高;杉木在处理温度为40℃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为493%,马尾松和檫木在处理温度为45℃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79%和349%;较佳的处理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同一立地指数(18)下,5株17.5年生的火炬松(PinastaedaL.)短周期工业材1.3,3.6,5.6,7.6,9.6m5个高度的木材干缩系数、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微纤丝角度,按生长轮取样,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弦向、径向、体积干缩系数和干缩比,在树于5个高度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各高度干缩系数与生长轮的年龄(离髓心的距离)以及与上述各主要构造因子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且相关度度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
车间粉尘与湖湿空气是人造板热压机液压系统油液外界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构筑封闭式泵房,增设辅助油箱,改变没箱底部结构,设置排污,排水装置,可有效降低人造板热压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改善液压系统性能,提高压机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Cross sections of woody stems of 309 diseased grapevines collected in France showed two kinds of necrosis typical of esca: a) A central light-colored necrosis of soft consistency, consisting of three zones, preceded by a centrally discolored wood, and b) a sectorial light-colored necrosis composed of two zones preceded by a sectorial brown necrosis. Isolations showed that different microflora was associated with each necrosis. 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 and 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um occurred in the discolored wood and the zones bordering the central decayed wood. Eutypa lata was the main fungus isolated from sectorial brown necrosis and the zones adjoining the decay wood. Phellinus punctatus was isolated from the sectorial and central decayed wood. Stereum hirsutum was present in decayed wood of 15 grapevines with esca symptoms not inhabited by P. punctatus. Wood decay tests and pathogenicity tests showed that S. hirsutum and P. punctatu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cayed wood. 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um and S. hirsutum produced a centrally discolored wood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esca-affected vines. 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 caused a sectorial brown necrosis of soft texture. From these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esca is a complex disease involving several microorganisms whose role in the process leading to wood degrad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