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纹夜蛾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刘复生 《昆虫天敌》1994,16(4):170-174
本文在研究了各种环境因子对银纹夜蛾实验种群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食量,低温保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设计了一种便于收集卵的新型产卵笼,并总结了人工饲养银纹夜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杨小舟蛾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差异性,利用生物观察法研究了该成虫在5种黑杨无性系寄主间的停靠选择行为和产卵选择行为,验证了5种寄主挥发物对该虫进行寄主选择过程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5种寄主的选择率存在差异;雌性个体无论是否交配均表现出对5种样本相同的差异性选择,而雄性个体则未表现出这种选择差异性。在相同虫数下,有更多的交配后雌蛾对寄主做出了选择,与未交配雌蛾选择虫数相比差异显著。杨小舟蛾对碧玉杨的寄主产卵选择性最强,108杨次之,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褛裳夜蛾是危害胡杨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该虫在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不整齐,幼虫3龄,危害期45 d左右,成虫趋光性强、飞翔能力强、寿命长,虫态重叠明显。该虫发生受温度、林相、立地条件等环境影响。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期机动喷雾进行无公害防治,效果较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捕虫量可观。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油松球果螟性信息素及其防治,通过野外采集油松球果螟蛹,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对油松球果螟的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每株油松树平均有蛹2.51个,室内蛹的羽化率为47.52%。成虫羽化在7月8日达高峰期,6∶00~12∶00羽化头数占整日羽化量的48.01%;12∶00~18∶00羽化头数占整日羽化量的25.28%。室内雌雄蛾比率为1∶1.084,其中羽化早期,雄成虫羽化量比雌成虫的多12.95%。室内成虫白天静伏不动,夜间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20∶00~24∶00和4∶00~7∶00。在此期间,观察到雌成虫召唤状态。油松球果螟分多处产卵,雌蛾产卵平均46.5粒。卵期6~8d。  相似文献   
5.
几种生态因子对银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复生  刘军 《昆虫天敌》1994,16(4):160-164
本文以主要质量指标对比了用人工半合成饲料与天然饲料饲养银纹夜蛾的结果,表明人工半合成饲料明显优于天然饲料。研究了幼虫饲养密度对存活的影响,四龄末幼虫存活率与一龄幼虫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化蛹率、蛹重与五幼虫密度呈直线下降关系,相对湿度、夜间光照强度、食物等对成虫生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0.17)、(6.88±0.68)、(6.43±0.66)d。羽化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间羽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的组合为光期温度(30±1)℃、暗期温度(24±1)℃,光期湿度(50±10)%、暗期湿度(70±10)%,光周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金桐  孟宪佐 《林业科学》2000,36(5):123-126
小木蠹蛾 (HolcocerusinsularisStaudinger)是北京、天津等地园林树木白蜡、国槐、丁香、银杏、海棠等主要蛀干害虫 ,据 1 979年对北京市行道树的调查 (高瑞桐等 ,1 983;蒋三登等 ,1 983) ,遭此虫危害严重的地方被害株率高达 80 %以上。 1 998年再次调查发现 ,虫害程度有增无减 ,在一根长 50cm、直径8cm白蜡树段内幼虫达 2 63头。受害树株常发生风折、枯枝甚至整株死亡。同时幼虫从树干内排出粪屑挂满树枝树干或飘落地上 ,有碍市容卫生。防治方法主要是修除被害树干和施用化学药剂 ,长期使用这些方法不仅…  相似文献   
8.
采用5种杀虫剂进行了白刺夜蛾的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450 mL/hm2、25%氧乐氰600 mL/hm2、40%氧化乐果600 mL/hm2、35%增效辛灭600 mL/hm2喷雾防治白刺夜蛾,喷药48 h的校正防效在92.41%~95.99%,均高于25%杀虫皇。可在荒漠草原白刺夜蛾的防治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eris Staudinger)雄蛾触角对标准化合物Z3-14:Ac、Z3E5-14:Ac、E3-14:Ac和Z9-14:Ac有明显的电位反应。但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只有Z3-14:Ac对小木蠹蛾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且具有专一性。一个含500μgZ3-14:Ac的诱捕器日平均诱蛾2.66头,为一头活雌蛾日诱蛾数的1.8倍。成虫发生期诱蛾量的变化能准确反映林间小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性诱剂Z3-14:Ac的发展,为小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 1%苦参素植物杀虫剂以不同浓度的药液防治落叶松尺蛾 ( Erannis ankerariaStaudinger) ,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采用叶部喷雾的方法 ,对落叶松尺蛾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尤以1∶ 10 0 0倍液浓度杀虫效果最佳 ,施药后 72 h后检查 ,杀虫效果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