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斑叶’构树和‘金叶’构树2个河南构树新品种的形态特征,均为构树芽变,经多代嫁接鉴定彩叶性状遗传稳定。新品种‘斑叶’构树的独特特征为:叶片1/3~2/3,稀全叶为淡黄色或黄白色,与构树原品种相区别。‘金叶’构树的独特特征为:枝、叶,全为淡黄色或黄白色,而与构树原品种相区别。同时,介绍了2个新品种的繁育技术要点及其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金叶榆最晚枝接时间确定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时间采取中华金叶榆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确定中华金叶榆品种的最晚嫁接时间和接穗加工时间。结果表明:中华金叶榆采用插皮枝接,接穗从母树上随采随加工随嫁接,可以一直延续到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究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生理特征和差异基因表达情况,为金叶榆关键调控基因的定位及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分子基础。试验以金叶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比较两者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金叶榆同源四倍体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二倍体,MD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 2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078个表达上调,205个表达下调。995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功能注释,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催化活性、结合和转运蛋白活性等密切相关;COG注释结果显示,主要注释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脂质运输和代谢;KEGG通路分析发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差异显著性最为明显,其中生长素、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富集基因数最多。参与代谢过程、催化活性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等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同源四倍体植株能源物质含量高、酶活提高及生长势和抗逆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杂种金叶榆与普通白榆和普通金叶榆叶片形态以及其呈色生理机制之间的差异,用种间杂交无性系杂种1号、杂种2号金叶榆,以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作为对照进行叶形指数、色差、色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比较。试验发现:普通白榆的叶绿素a、b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无性系杂种,4种榆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金叶榆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白榆。结果表明:2个杂种金叶榆品种叶面积差异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宽长比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金叶榆叶片色彩受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例的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状态受气孔导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胸径4 ~5 cm和4年生胸径6~8 cm的白榆为砧木嫁接中华金叶榆,研究不同嫁接时间和嫁接口绑扎方式对成活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30日至4月30日期间(即砧木展开1~2片小叶后延续30d)嫁接成活率均达到了9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嫁接时间,主枝长度较长;插入接穗后,先在砧木接面上捆扎0.008mm的塑料薄膜,取一塑料袋,使之分别缠绕于接穗切口,并覆泥土于断面的袋上,最后用0.04 mm普通塑料膜自下而上捆扎,伤口愈合后用刀将塑料膜的捆扎处挑破.这种嫁接口绑扎方式成活率92%、成苗率88%,显著高于其他绑扎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叶清瘟散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12∶88)等度洗脱,进样量10μL,流速1 mL/min,波长为328 n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被测物质能与样品中杂质有效分离,绿原酸和咖啡酸分别在5.0~500μg/mL和2.5~250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两种药物的添加回收率均高于95%,RSD小于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金叶清瘟散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7.
中华金叶榆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中华金叶榆嫁接时间,减少春季嫁接压力,提高工程苗木的当年成苗率,以当年生地径粗度为0.8~1.0 cm的白榆为砧木,在冬季搭建好的大棚内,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和嫁接时间进行中华金叶榆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温低于0℃以下时,在设施大棚内进行嫁接的方法,可延长嫁接时间,2月10日为最佳嫁接时间,且应用靠接的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达84.29%,显著高于切接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以二年生金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cv.Jinye)和紫穗槐(对照)枝条为对象,分别测定自然降温下叶片的电导率和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的含量以及人工低温下的SOD、POD、CAT活性的变化,探讨金叶紫穗槐在低温条件下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温度的降低,金叶紫穗槐的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升高,比对照有更强的低温耐受能力;SOD、POD、CAT活性持续升高,高于对照,抵御低温的能力优于对照。不过金叶紫穗槐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金叶紫穗槐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金叶紫穗槐的压条、扦插(嫩枝扦插、硬枝扦插)育苗、嫁接育苗技术要点,为科学繁育金叶紫穗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叶榆叶色金黄亮丽,观赏期可从春季持续到秋季,其不仅具有颇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本文从金叶榆的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碱性以及光胁迫对其叶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了金叶榆抗逆性研究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侧重点。最后指出,金叶榆是研究金色叶形成机理的良好材料,目前其抗逆性在分子和基因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发掘,开展研究可为金叶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