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童红兵  李玉峰  张秀平  李斌  王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21-7022,7092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针对农民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创业培训工作的对策,以期帮助农民增强就业能力和实现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激励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是联系科研、教育、生产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对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推广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推广人员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模式,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能源的充分利用对改善农村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项目成为近几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互助县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后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后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利用和充分发挥新能源项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安徽省板栗产业发展现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加强资源利用,调整品种结构,加快示范园建设,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等推进板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学术期刊办刊的特点与编辑规范提出了期刊编辑流程的优化方案,并针对农业学术期刊优化编辑流程后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期刊责编轮换制,提高农业学术期刊编辑综合素质、实行主编实名制、重视期刊整体设计环节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业知识化--新时期中国林业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佟光霁  尚杰 《林业科学》2004,40(4):180-184
知识林业是在林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 ,以科技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应用为核心 ,以创新为直接推动力 ,以林业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完善为基础和保障 ,使知识的物化价值在林业产出中占相当比重的林业。从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看 ,知识林业在我国的发展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渐进与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知识化的过程中 ,对知识林业内涵的认识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被不断深化和更新  相似文献   
7.
The important role of values is very evident when it comes to citizens'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he present paper had the objective to define sustainability as a socio-cultural concept for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 was: how do Dutch citizens value various aspects of dairy production systems? We conducted farm visits with citizens panels in The Netherlands. We asked citizens about their on-farm perception (smelling, hearing, seeing and feeling) and what they perceived valuable to preserve for the future. We presented sustainability as a socio-cultural concept which included citizens' valuable aspects (SCA) and concerns (SCI). We defined a socio-cultural aspect (SCA) as an aspect of a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 which is mentioned by society as being valuable to preserve for the future. We identified an SCA as a socio-cultural issue (SCI) when it evokes societal concern in present time or is expected to do so in the future.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we identified SCAs and SCIs of dairy production systems and combined these into socio-cultural themes (SCT). We found ten socio-cultural themes which contained 42 socio-cultural aspects (SCA), of which 27 were identified as socio-cultural issues (SCI). We can conclude that that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have more values for society than solely food production, because only one of the ten identified socio-cultural themes directly concerned food production (SCT 1), whereas the nine other themes concerned values that go beyond food production: farming activities (SCT 2), farm income (SCT 3), animals (SCT 4), landscape (SCT 5), nature (SCT 6), environment (SCT 7), farming culture (SCT 8), national culture (SCT 9) and services for society (SCT 10). One of the main values of agriculture seems the combination of apparently contradicting aspects such as technology and nature within one system. In conclusion, sustainability as a socio-cultural concept for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is defined by a wide range of socio-cultural aspects and issues, reflecting citizens' values and concerns of that system and for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t is important that both SCIs and SCA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在中国农业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信息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农业信息化则是中国提升农业和缓解“三农”窘境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分子,肩负着服务“三农”事业的重担。文章基于对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生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较为愿意从事“三农”工作,但选择工作地在农村的意愿极低。此外,文化水平、专业、父母是否务农、户籍、去农村的频率、认为农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愿意在农村生活以及认为农村生活是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途经对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有积极影响;大学生越认为农业不适合投资,则未来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越弱。因此,提升大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的关键在于高校教育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中国学者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之路。回顾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上2006—2019年学者们发表的学术论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结合部分实地考察的案例,阐述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统生产模式退变、生态系统退化、文化传承意识薄弱、申报资料欠妥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创新生产模式、激发文化创意内涵、完善相关文件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探索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让其一直生存下去的根本,而这条道路不仅需要各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更需要政府和实践家的资金、时间和实践的投入,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