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8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蜡蚧轮枝孢菌(Verticilliumlecanii)及2种菌混合物配制成0 5×109~5 0×109孢子/mL,在室内和野外对松墨天牛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孢菌对松墨天牛幼虫均有较强的致病性,2种菌混合使用致病作用倍增。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寄生率为5%~32%,平均20%;蜡蚧轮枝菌的寄生率为2 9%~25%,平均14 9%;2种菌混合物寄生率为12%~76%,平均47 9%。野外试验表明,球孢白僵菌防治效果为50 43%,蜡蚧轮枝孢菌防治效果为38 66%,2菌混合物防治效果为69 69%。  相似文献   
2.
筛选与杨树抗云斑天牛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京兆  卞学瑜 《林业科学》1996,32(4):382-384,T001
筛选与杨树抗云斑天牛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王京兆,王斌,卞学瑜,韩一凡(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关键词杨树,云斑天牛,RAPD,多态性产物植物抗虫基因工程是当前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但真正能...  相似文献   
3.
杨树 (Populusspp .)是我国主要造林和工业用材树种之一 ,据统计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达 666×1 0 4hm2 (王世绩 ,1 995 )。但杨树天牛危害十分猖獗 ,其中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ipennis)和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nobi  相似文献   
4.
锈色粒肩天牛与寄主树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桂华  唐燕平 《林业科学》2002,38(3):106-113
在连续 3a的定位观测和分析基础上 ,本文初步报道了锈色粒肩天牛与文献报道中的几种寄主树种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根据室内饲养下成虫对不同树种的取食及产卵情况和在不同树种上接种 (卵 )的幼虫情况 ,可将几种寄主树种分为 4类 :高感树种 (国槐 )、低感树种 (云实、黄檀 )、抗虫树种 (刺槐 )、免疫树种 (旱柳 ) ;(2 )酚酸类物质在旱柳中的含量 (3 0 3~ 9 73mg·(10 0g) - 1 ) ,显著高于其它树种中的含量 (1 71~5 39mg·(10 0g) - 1 ) ,可能是锈色粒肩天牛在旱柳上表现拒食、拒产卵、拒钻蛀的重要原因。氨基酸含量较高、组分相对最全 (17种 ) ,以及较高的C N值 ,是国槐基本营养物质的显著特征 ,这可能是锈色粒肩天牛嗜食国槐 ,对其造成严重危害的根本原因。锈色粒肩天牛很少取食危害刺槐 ,这与刺槐树种的各部分C N值过低 ,造成营养失调有关。黄檀木材纤维平均长度为 0 837mm ,平均宽度为 18 90 μm ,长宽比为 5 0 96 ,其韧性是参试树种中最大的 ,因而可能造成幼虫啃食困难 ,加上木材中的C N低 (0 36 ) ,因此 ,具有较强的抗虫性。云实树皮薄而光滑 ,造成成虫产卵困难 ,因此 ,在自然状态下 ,锈色粒肩天牛不易对其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利用诱饵树防治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贤开  雷永春 《林业科学》1992,28(5):466-470
湖南省洞庭湖区的欧美杨、黑杨林,从苗期至成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为害,轻则生长受抑,重则死亡,为此,我们根据桑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特性,于1985—1988年在广州军区南湾湖农场,开展了以诱饵树招引诱杀桑天牛成虫的大面积试验工作。一、研究方法及结果 (一)成虫补充营养与产卵量及寿命的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6.
"绿色威雷"保护性防治杨树云斑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成虫在湖北省羽化期为4月10日~5月20日,在成虫羽化初期,采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杨树4 m以下主干喷雾,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对大面积成片杨树林,通过防治林缘天牛可达到控制整块林地天牛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印楝提取物防治桑天牛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天牛成虫Apriona germari Hope喜食的构树为引诱树6株,选取一块与周围树林相对孤立的杨树林为试验地,试验地面积约为0.13hm^2,设引诱树6株,胸径8~10cm。每年1次将2g含30%印楝素的印楝种核提取物配成制剂,注入构树中,进行防治桑天牛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注药前,对照虫株率(57.50%)与处理虫株率(56.41%)之间差异不显著。注药1a后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至38.46%,对照林的虫株率增加到70.00%;2a后,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到23.08%,对照林的虫株率达82.50%。讨论了应用天然化合物防治林木害虫的优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诱捕器引诱松墨天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志伟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65-67,126
2002~2004年在厦门市的同安区西山、郭山马尾松纯林设置试验地,采用FJ-MA-02松墨天牛引诱剂对松墨天牛进行引诱。结果表明:4~6月诱虫量占整个诱虫量的83.3%,诱虫高峰期在5月。西山每个诱捕器2002~2004年每年平均分别引诱到60.6头、29.8头和12.2头,平均每667 m2林地引诱到1.9头、0.9头和0.5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0.8%、59.1%。郭山每个诱捕器分别引诱到47.8头、20.6头和11.5头,平均每667 m2引诱到1.3头、0.5头和0.3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7.0%、44.2%。说明引诱剂对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控制松墨天牛危害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试验从松墨天牛文库中分离得到肌肉LIM蛋白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871 bp,命名为MaLIM(GenBank:KJ872589);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家蚕(Bombyxmori)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7%和75%。用RT-qPCR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MaLIM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处理后MaLIM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所下降,仅为对照的0.03~0.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