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更新复壮技术对大熊猫主食竹种之一冷箭竹的种群密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更新复壮技术主要提高冷箭竹1~3年生的种群密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1~3年生冷箭竹实验区的种群密度为24.4株m~(-2),是对照区的1.88倍;生物量为1064.021kg/hm~2,是对照区的1.49倍。其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序为竹秆>竹枝>竹叶,并且为大熊猫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的食物量,约1007.909kg/hm~2,为对照区的1.40倍。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林分类型和经营措施内冷箭竹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于林分类型的影响效果为,糙皮桦—冷箭竹林>岷江冷杉—冷箭竹林>红桦—冷箭竹林,对于经营措施来说,则是集约经营最好,中等经营次之,粗放经营较差。总之,更新复壮技术能够延缓冷箭竹的开花枯死,促进新笋萌发,提高竹子生物量,从而缓解大熊猫的食物危机,促进大熊猫的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2.
本文发表了多曲茶秆竹、熊竹和大风顶玉山竹等3个新种,前1个产江西,后2个产四川,发表了1个改隶新组合,对笔竿竹补充记载了花、果的形态特征,讨论了单苞竹属,并认为单苞竹属乃是玉山竹属的晚出异名,归并了2个竹种。  相似文献   
3.
佛坪保护区带状间伐后巴山木竹林营养状况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状间伐后1a生竹和2a生竹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干物质在不同样方(对照样方、间伐样方)和不同部位(秆、枝、叶)差异分析,结论如下:1)带状间伐后,间伐样方的粗蛋白、粗脂肪、干物质和灰分在秆部高于对照样方,粗纤维则相反。2)带状间伐后,2a生竹和1a生竹相比,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脂肪和灰分在秆、枝部下降,在叶部增加;粗纤维在秆部基本相等,在枝部增加,在叶部下降,干物质含量在秆、枝和叶各部位增加。该研究结果为人工改造巴山木竹林质量和解释大熊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冷箭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三种林分类型下冷箭竹种群的年龄结构和表现结构,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下的冷箭竹种群处于腿衰退状态,其林随年龄而变化;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因群落生境,干扰程度和大勇猛的取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滇东北竹类新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产于云南东北部的巴山木竹属一新种,它被命名为蔓竹。文章还补充描述了斑壳玉山竹的花,并报道了少花箭竹在云南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熊猫主食竹竹林老化后的人工辅助更新方式.以陕西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非参数统计法对间伐后第一年巴山木竹竹笋的数量、基径和高度以及当年生竹的株数、基径、高度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间伐使巴山木竹林的发笋数增加129.20%,竹笋平均高度增加38.20%,当年生竹株数增加339.32%;而未对巴山木竹的竹笋基径、当年生竹的基径和高度以及营养状况起到促进作用;②不同间伐带宽 (1 m,2 m,3 m)的间伐产生了不同的更新效果:2 m间伐带宽的竹笋的密度和平均高度高于1 m和3 m间伐带宽的.而平均基径低于3 m间伐带宽的;对于当年生竹,1 m间伐带宽的效果最好,其当年生竹的密度、平均基径和平均高度都高于2 m和3 m间伐带宽的.人工间伐更新使竹笋和当年生竹数量增加,有利于大熊猫春季和冬季的取 食保证.  相似文献   
7.
巴山木竹发笋生长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作了发笋规律,成竹规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发笋规律的研究包括五个方面:1.发笋季节;2.发笋部位;3.鞭、母竹年龄和发笋;4.鞭系深度和发笋;5.立竹数量与发笋。其成竹及高生长规律也分别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冷箭竹种子特性及自然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箭竹(Bashania fangina)为四川西部特产,分布于海拔2100~3600米之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下,是邛崃山系大熊猫的主食竹种。1983年,该竹种发生大面积的开花、结实而枯死,开花面积占竹子分布总面积的65~95%。据史书记载,冷箭竹的开花周期为50~60年。竹种萌发成林约需10年以上时间,从而导致以此为食的大熊猫发生周期性的食物危机。因此,研究冷箭竹的种子特性及幼苗更新规律,采取人为措施加速幼苗的更新复壮,这不仅是研究该物种生态生物学特性的需要,也是保护大熊猫,促进其种群繁衍的主要途径。本文描述了冷箭竹种子的净度、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休眠期和生命期限等特性,并介绍了该竹和在自然条件下林地上的种子数量、种子发芽持续时间、幼苗更新的期数量的动态变化、幼苗成活率和幼苗的生长变化。通过这些研究,初步掌握了冷箭竹种子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幼苗生长的基本特征,为提高高山地区冷箭竹的自然更新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的数量统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臣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密度平均为39.8株/m^2,各龄级基株的芽种群密度排序是11年生〉12年生〉12年生〉10年生〉9年生〉8年生,无性系群仅1年~7生植株具有发芽能力,且主要集中于2年~5年生的无性上株,呈现出3年生〉2年生〉4年生〉6年生〉1年生〉6年生〉7年生的动态格局,不同林分类型和海拔高度的冷箭竹芽种群密度各异,就林分类型而高,岷江冷杉~冷箭竹林数量最高,铁松  相似文献   
10.
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的龄级结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及其与生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为一增长种群;径级处于小径阶区域,主要位于0.00-0.15cm之间;高度结构呈倒“丁”字型,随着高度级的增加,植株数量表现出递降趋势。同时,不同林分类型和海拔高度内冷箭竹的种群结构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这与微生境、林分郁闭度、群落结构和野生动物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