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404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172篇
  435篇
综合类   857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52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预防农田土壤风蚀,防止耕地退化,需要研究农田土壤风蚀机理。集沙仪作为研究农田土壤风蚀的关键仪器,其核心部件风沙分离器的结构设计会影响集沙仪的测试精度。针对分流对冲式与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利用微型风洞对其等动力性、降速性能和气固分离效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选用性能更好的风沙分离器以实现农田集沙仪的全自动采集风蚀数据功能,进一步提高其测试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风速条件下,分流对冲式与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的等动力性分别为91.99%、92.04%、92.31%、92.06%、92.14%和92.90%、92.78%、93.06%、92.99%、92.84%;在13.8m/s试验风速下,分流对冲式风沙分离器排气口风速降低83.84%,排沙口风速降低88.99%;而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排气口风速降低92.54%,排沙口风速降低90.41%。分流对冲式与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气固分离效率分别为99.8%,98.9%。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7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在宁夏同心县开展2 a田间试验.设置4个关键控水期、3个控水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枸杞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下限条件下根区土壤含水率、叶片光合生理指标、产量与品质变化;分析其耗水规律与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枸杞根区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大;叶片气孔导度随土壤下限升高而增大,高水分下限处理的蒸腾速率相对较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生育期耗水量随土壤水分下限升高而增大,2 a增幅分别为10.8%和12.8%,平均耗水量为386.6~463.2 mm,夏果期耗水量最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关键需水期.2 a均为处理S5的产量最大分别为2 208.15和2 571.3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0.39 kg/m3;水分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土壤水分下限的枸杞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全生育期分为6个灌水期,其中萌芽期灌水(春水)为375 m3/hm2;春梢生长期、花期、夏果期、秋果期的土壤质量含水率下限分别为50%θff为田间持水率),65%θf,65%θf,55%θf,而上限为95%θf;休眠期冬灌量为450 m3/hm2.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传统旱农研究成效的显著性与有限性分析,提出靠微生境理论和降水资源可叠加富集原理,实验由被动防旱向主动抗旱的技术路线转移。通过试验资料分析,确认缺水农田有限供水对产量增进具有跃迁效应。据此,提出了集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框架,认为可建立旱地工程生物农艺学,为促成21世纪旱地农业研究的新突破服务。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几种牧草蒸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蒸腾是牧草生理生态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主要环节。它能调整植株体温、缩小叶肉细胞内水分饱和差与大气水分饱和差之间的梯度,调节水分的损失,保证植物体内水分的有效利用,借以抵抗或降低水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我们在1983~1985年对五种栽培牧草蒸腾强度在生长期和生长末期的日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栽培牧草在半干旱条件下对水分的需求,为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牧草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自然概况试验设在宁夏固原东部黄土丘陵区的万亩人工改良草地。海拔1600-1850米,年平均气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糜子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干旱区糜子丰产栽培技术措施马尚明(宁夏西吉县畜牧局756200)糜子是宁南山区主要备荒救灾作物之一。常年平均播种面积4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5%。它具有耐旱、耐瘠、耐盐碱、适应性强、生育期短、稳产高产等特点。宁夏西吉县糜子大面积丰产示范田获...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定西半干旱区的唯一水资源,提高降水利用是当前旱地农业研究的中心内容,降水少,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是该区降水的基本特点,春小麦是当地的主要作物,占播种面积的45%-55%,一般7月中旬收获,而55%-60%,.的降水集中在7-9月,降水与作物需水严重错位,因此,我们进行了夏闲地雨水富集工程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夏闲地实施雨水富集工程可使0-200cm的土壤贮水量增多31.2-38.4mm,水分入渗深度增加20-40cm,雨季末结合秋施肥把地整平,翌年穴播地膜春小麦使产量提高19.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7.7个百分点,雨季末秋施肥后,立即覆盖地膜,来年直接穴播春小麦使产量提高30.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8.
野外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野外风沙流进行实测的基础上,定量地考察了20cm高度层内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刺槐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类型区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了提高剌槐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径流集存、吸水剂蘸根、覆膜覆草及幼林地少量施肥技术,均可显著提高剌槐造林成率与生长量,提高幅度为2.0%-8.9%和14.5%-87.5%。采用混草技术可增收可观的优质牧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