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蚕桑技术推广站)由原重庆市北碚蚕种场、重庆市西里蚕种场于201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创建于1935年,在中国西南地区最早从事家蚕良种繁育事业,拥有丰富的桑、蚕种质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推广培训单位,年承担多项国家、市科研项目,可繁育原种2万张、普种35万张。为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  相似文献   
2.
旱区种枣谣     
西北种红枣,条件独特好;光热资源足,枣果独占鳌;东枣西移势,机遇来到了;家种百棵枣,小康路上跑。科学种枣树,技术要掌握;开沟挖穴栽,节水墒情好;苗木防暴晒,栽前清水泡;覆膜保温湿,短截长势好。管理至重要,土肥基础牢;依树巧造型,通风透光好;三年定骨架,产量逐年高;有机肥当家,绿色又环保。种养巧结合,良性循环好;枣园养鸡鸭,肥地灭虫草;果硕肉蛋美,有机不愁销;  相似文献   
3.
马伟林 《湖南农机》2010,(2):98-98,100
桑蚕业在浙江地区一直是全国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产业,茧丝绸产品更是浙江省在国际上可以主导市场的少数出口产品之一,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保持蚕业的高速发展,开辟新兴蚕桑生产基地,一直是浙江农业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珙县地处川南盆周山区,全县辖8镇9乡,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四川省蚕桑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县之一,承担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生物多样性减少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青海省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熊超  胡兴明 《中国蚕业》2015,(1):40-46,50
从地域划分和蚕业区划2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以2000年以来各蚕区蚕茧产量的变化为依据,证明了我国蚕桑产业的转移不仅仅表现为"东桑西移",实际上"北桑南移"的提法可能更为准确。分析了经济因素、政府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科技因素对我国蚕桑产业转移的影响,并对蚕桑产业转移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蚕学通讯》2014,(2):F0004-F0004
正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蚕桑技术推广站)由原重庆市北碚蚕种场、重庆市西里蚕种场于201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创建于1935年,在中国西南地区最早从事家蚕良种繁育事业,拥有丰富的桑、蚕种质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推广培训单位,年承担多项国家、市科研项目,可繁育原种2万张、普种35万张。为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点单位,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配套单位,重庆市桑、蚕品种资源保护单位,西南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蚕桑新品种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蚕桑技术推广站)由原重庆市北碚蚕种场、重庆市西里蚕种场于201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创建于1935年,在中国西南地区最早从事家蚕良种繁育事业,拥有丰富的桑、蚕种质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推广培训单位,年承担多项国家、市科研项目,可繁育原种2万张、普种35万张。为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点单位,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配套单位,重庆市桑、蚕品种资源保护单位,西南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蚕桑新品种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9.
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云南省抓住机遇,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加大发展力度,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农村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东桑西移"的时代背景和概念,分析了可以采用的模式,提出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