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凌志勇  陈华芬 《蔬菜》2001,1(2):10-10
蕺菜别名侧耳根、鱼腥草、赤耳根,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茎、叶、根可凉拌、炒食或作汤,也可腌渍或制作蕺菜茶、酒、汽水等系列保健饮料。蕺菜的全株均可入药,对流感、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利尿、解毒、清热、镇痛、止咳、驱风、顺气、健胃等医疗作用。对尿道疾病、胃病、各种化脓性疾病、子宫瘤等也有疗效,还可作中毒急救的催化剂,外用可治疥癣、湿疹、痔疮等。 蕺菜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每667m2产量一般2500~3000kg,纯收入可达5000~60…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地区蕺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蕺菜别名蕺儿菜、蕺耳根、折耳根、鱼腥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野生于潮湿的沟旁田坎及山坡林地.食用部分为地下嫩茎和嫩叶,多以当年生嫩茎或嫩叶凉拌生食,也可作汤、煎炒、包馄饨或腌渍加工等.近年来由于野生采挖的供应量有限,对蕺菜的人工驯化栽培和选择育种工作已广泛开展,很多地区的蕺菜产品已占有一定市场,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河北植物一新记录科--三白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河北植物新记录——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Houttuynia Thunb.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价值,为《河北植物志》的修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家国 《蔬菜》1993,(1):20-21
蕺菜又名鱼腥草、侧耳根、猪鼻孔,主要野生分布于日本、印度和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潮湿的田埂、沟旁。蕺菜除含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份外,还含有蕺菜碱、桷斗皮苷等保健物质,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祛风的作用。它的肉质根腥香脆嫩,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一些地方必不可少的高档蔬菜.由于消费需求的增加,野生采挖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贵州、四川等地已有人工栽培的报道,研究者普遍认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峨眉产和湖南怀化产鱼腥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0.10、0.15、0.20和0.25mol/L)胁迫下鱼腥草的光合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升高不同产地鱼腥草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生理指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NaCl胁迫抑制了2个居群鱼腥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当NaCl浓度大于0.20mol/L时,湖南怀化产湘白鱼腥草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有上升的趋势。说明湘白鱼腥草能进行自身调节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猕猴桃果实产量与品质,在猕猴桃园以套种蕺菜、清耕和对照作为试验处理,测定不同时期猕猴桃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果实产量及品质,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3.95%、7.92%和3.94%,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19.01%、28.89%和16.32%,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7.02%、12.63%、17.57%和7.98%,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7.14%和7.68%,维生素C、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提高7.97%、18.29%、2.09%、12.37%和14.1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中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与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维生素C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土壤蔗糖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套种蕺菜有利于提高猕猴桃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猕猴桃果实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又称侧耳草,别名蕺菜,为三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及全草(Honttnrni-a.Coy-data.Thunb)。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除湿利尿。  相似文献   
8.
蕺菜喜凉爽环境,耐瘠、喜光、生活力较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选用粗壮根系多的地下茎段于3-4月栽植于大田,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摘除花蕾等方法,能获取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9.
李翠霞 《福建农业》2010,(11):15-15
<正>蕺菜又名侧耳根、臭草、鱼鳞草、狗贴耳等,有一种特殊的腥味,也叫鱼腥草。蕺菜为三白草科蕺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食用,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鱼腥草性寒,味辛苦,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用于辅助治疗肺脓疡、感胃咳嗽、肺炎、百日咳、慢性支管炎、尿血、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相似文献   
10.
生姜是贵州的主要蔬菜品种,蕺菜是贵州的特色蔬菜品种。生姜间套种蕺菜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姜叶的遮荫为蕺菜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也利用了姜收获后的空闲时间,提高了姜地的利用率。在实施“名特优蔬菜无公害栽培综合增产技术”项目中,积极地推广应用了生姜套种蕺菜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