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7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小陇山林区生境破碎化对物种多样性影响,以"麦积、仙人崖、石门、曲溪"4个片断林区的蝴蝶为研究对象,通过蝶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来判断人为干扰对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片断林区共观察和采集到蝶类12 567个,隶属10科、92属、197种。其中,蛱蝶科蝴蝶属和种最丰富,粉蝶科蝴蝶个体数量最多,而环蝶科、蚬蝶科和喙蝶科蝴蝶属、种和数量均最低。片段林区中人为干扰强的旅游区优势种群为常见种,人为干扰少的核心区和一般人为干扰的缓冲区常见种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但特有蝶类的属、种和个体数量比旅游区高。片断林区中,人为干扰少的核心区和一般人为干扰的缓冲区的蝶类属、种和数量的多度、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高于人为干扰强的旅游区,旅游区物种多样性最低。而且,蝴蝶属和个体数量的多度与人为干扰程度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人为干扰导致的甘肃小陇山林区生境破碎化可明显降低该区蝴蝶物种多样性,而且存在特有蝶类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3.
《林业资源管理》2015,(4):59-68
县域森林破碎化评价是对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森林植被发生变化的热点区域进行判读区划和测定分析。以云阳县为例,利用2002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结合2006,2011年两期SPOT 5影像开展判读区划,对比分析3期森林分布数据,运用Arc Gis 10.0和Fragstars 4.0软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云阳森林景观破碎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森林破碎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区域小片林及林带多,森林破碎化严重;工程造林与社会政策是驱动云阳县森林景观破碎化减轻的关键因素,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贡献最大;农业活动与城镇建设是制约云阳县森林景观破碎化逆转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减少森林流失,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8~23日位于祁连山南麓天峻县的生格乡地区,先后有20多只岩羊突然死亡。通过对捕获岩羊的临床检查、栖息地调查和对其周围牧户的访问结果表明:岩羊在短时间大量死亡是多种病原体和作为应激源气候因子(大雪、大风和强烈的太阳光直接照射和雪地反射)的联合作用导致岩羊患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失明而从悬崖处摔死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化加剧了本病的发生、流行和患病动物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千岛湖区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高福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159-162
根据千岛湖区景观破碎化现状,分析其原因,探讨景观破碎化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种类分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尖峰岭次生热带山地雨林的边缘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次生林及周围的保留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组建了一个基于分割线段模型的边缘效应测度公式:Y=α e0[1-(D/Dmax)](式中Y为与边缘垂直距离D处的测定指标值,e0为边缘效应强度的最大值,Dmax为边缘效应作用的最大距离,α为常数),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用组建的测度公式来分析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边缘的次生林及保留林的边缘效应强度及其作用距离,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2)热带山地雨林采伐后形成的边缘,其效应的作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m;(3)边缘对保留林和次生林的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公路对大型哺乳动物造成的影响,分别采集新疆省道110、203、303公路两侧的天山马鹿粪便样本,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个体识别后利用Arlequin3.11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杂合度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均具有很好的多态性,5地区中松树塘与寒气沟、白石头马鹿的遗传距离最远,松树塘马鹿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均最低;小西沟与白杨沟马鹿之间遗传距离为负值,其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公路对栖息地的分割状态不同,会导致种群的遗传情况改变。当公路仅深入栖息地没有将栖息地割裂时,公路两旁种群无差异;当栖息地被公路完全隔绝,则该栖息地内动物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降低;使用中的公路对临近种群的隔绝效果强于废弃旧公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破碎化导致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模效益与服务效率,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空间分层取样法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选择了240个10 km×10 km的样点,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景观指数分析、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东部平原不同地区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数量与服务范围。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破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破碎化程度最低的区域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北部。2)气候、人口密度、耕作半径、土地开发时序、土地开发时期交通状况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每100 km2农村居民点数量不宜低于3~4个,每个村庄的服务范围不宜超过33.6~45.8 km2。4)华北平原为中国东部平原中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尽量避免以整村迁并的形式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而应以农户为单位,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迁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潜力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应与农田布局调整协同推进,并根据不同地区耕作通勤状况合理确定中心村数量与位置,避免因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导致农民耕作不便。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东部平原地区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与规模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集约度要求和地形破碎、林相图破碎化程度的不同 ,以及成图比例尺、调查详细程度要求不同 ,来选择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分类能力的遥感信息源 .为此选择经营集约程度高的八达岭林场作为对象 ,应用中、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调查作图 ,从不同角度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利用ARC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山泉镇2007 ~2012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景观格局发生的变化,为下一步生态乡镇建设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研究表明,山泉镇创建生态乡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地面积和工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住宅用地聚集度增加,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城镇化建设效果较为明显,景观丰富度增加.但同时斑块离散性增加较快,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提出山泉镇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提高园地土地利用的有效性,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资源,优化景观结构;制定相应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方案,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减轻景观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