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市现有佤族人口35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是我国2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传统民居是干栏式竹楼。为改善贫困山区佤族人民的居住条件,当地政府启动了"佤山幸福工程"竹楼建设项目。文章介绍了竹楼建设项目的立项背景、竹建材的制备与处理过程,分析了竹建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临沧市结合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镇康县3个边境县的实际,攻坚克难,扎实选派了一批科技特派员,着力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民,有力培养了一批村级科技辅导员,举力建成了一批农村科技活动室,及时成立了一批农村技术服务组  相似文献   
4.
近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生物多样性公益诉讼保护基地”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芒库管护站挂牌成立,标志着沧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中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甘村的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基地,采取5种甜龙竹栽培模式:甜龙竹×核桃(ZH)、甜龙竹×西南桦(CK)、甜龙竹×杉木(ZS)、甜龙竹×古茶树(ZC)和甜龙竹×果树(ZG),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甜龙竹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层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模式对甜龙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排序为:ZS>ZH>ZG>CK>ZC;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表层土的微生物生物量聚集的最多,能释放出较多的酶;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营造和经营甜龙竹林时,选择与杉木共同栽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其中对土壤脂肪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对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资源进行形态学及遗传多样性分析。634株古茶树单株的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种质主要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和普洱茶(C. assamica);古茶树平均地径为26.729 cm,平均胸径为18.816 cm,主干高度平均为1.184 m,树高平均为5.655 m,冠幅平均为2.931 m;树势按照生长势强弱分为强、中、弱3级,大部分古茶树长势一般;500 a以上树龄古茶树遗传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6.5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873~1.858,表明古茶树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优异资源选育过程中可利用性高;聚类分析将42个调查点平均性状分为3类,各性状的遗传地域性特征不显著。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以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主,古茶树单株总体呈小聚落状分布,单株间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该结果可以为茶树育种提供参考,助力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7.
沧源佤族自治县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2011年被授予"中国特色竹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称号,而今迈上"青山绿水"良性循环路的阿佤人们纵情高歌《退耕还林勐地得》——这只是云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一个缩影。云南省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专项规划建设进展顺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成效凸显,放眼望去,云岭大地绿漫群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