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6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1548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33篇
  62篇
综合类   948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56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对华沃特、力源宝和富利桉三种桉树专用肥的成分检测和对比分析,为专用肥选择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2.
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性状和干形进行了分析,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林龄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均有所不同,总体上QL4、QL7无性系生长率较大,而QL1、QL2无性系的生长率则较小;林龄1.5年及6.5年时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差异,而无性系间树高仅在林龄1.5龄时差异显著;其余林龄无性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用6.5年生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观测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QL7无性系的综合评定结果最佳,被评为优良无性系,其6.5年生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16.83 cm、21.42 m、0.233 1 m~3;而QL1无性系综合评定排最后一位;因此,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表现均有所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在其生长的早期及后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则在早期差异显著,所选择的QL7优良无性系可在试验地所在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巨菌草为栽培料,与巨菌草干草及木屑进行对比,制作平菇栽培种,测定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及栽培料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新鲜巨菌草与巨菌草干草为栽培料的平菇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生育期延长逐渐降低,漆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木屑为栽培料的平菇,半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力随生育期延长先升高后下降,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逐渐降低,滤纸酶活力几乎无变化。新鲜巨菌草的多酚氧化酶活力较其他2种栽培料高。以巨菌草鲜草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在下降;以巨菌草干草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干草的半纤维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在下降,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在菌糟时期有所上升;以木屑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到菌丝体满袋时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上升,之后开始下降,木质素含量以较快速率下降。所有栽培料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下降后上升,且菌糟时期的蛋白质含量都要比未接种时要高。研究表明,新鲜巨菌草对平菇的胞外酶活性及栽培料的营养成分有影响,且巨菌草栽培料在菌糟时期大大增加栽培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尝试将栽培后的菌糟当成饲料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江门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_1代9年生测定林为材料,用Excel计算各杂交组合抗风指数、生长性状、材质形状以及木素、综纤素的均值;用R软件对这些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正交与反交组合杂种的生长性状如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差异都不显著;而材质形状如基本密度和纤维宽度差异则较为显著,但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另外,正反交组合杂种的木素和综纤素含量的差异也较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抗风指数与木材基本密度及纤维长呈正显著相关性,而与纤维长宽比呈负显著相关性;但抗风指数与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纤维宽、木素含量及综纤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木材基本密度及纤维长与抗风指数的显著相关性为抗风优质的桉树选择提供参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各变量权重相同时,正交组合中综合得分前3名的是杂交组合77、81和82;反交组合中综合得分前3名的是杂交组合50、51和29;同时还选出5株优良单株29-3、51-4、77-1、77-3及50-2,为今后大规模人工制种提供优质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6.
7.
细叶桉不同立地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叶桉25个地理种源进行了2批不同立地种源试验,对4-6年生幼林生长表现和适应性,运用指数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强轩桉种源间各怀状差异,山地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地片除第2批材积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经方差分析后发现,3个试验点的直干桉、蓝桉无性测定林在1994年7月以前造的,其处理间的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直干桉的生长差异比蓝桉更大。将造林时的苗高作协方差分析,用回归系数调整树高后,大部分无性系的树高都超过对照。对无性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初步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地点、地点x无性系的差异显著。以实测值(并非调整值)为难,选出了材积超过对照25%的直干桉无性系7个,蓝桉无性系6个,最好无性系的材积分别为对照的288%和256%。  相似文献   
9.
保山师范专科学校李福元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至1995年已稳定的批量生产蓝桉和直干蓝桉组培苗1万多株,并在山地成功造林2.2公顷。直干蓝桉属桃金娘科桉属,这个属有6百多个种和变种,用于大面积造林的只有10多个。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主要有尾叶桉、赤桉、柠檬桉、窿缘桉、刚果12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