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林业   38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寿宁古樟奇     
正福建省寿宁县位于闽浙交界处,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当地群众民风古朴,不仅热心保护古树名木,甚至有敬古树为神的传统。据调查统计,寿宁县目前已发现并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共有1066株,其中散生古树1047株,古树群5处,19株。其中一级保护有32株,二级保护有112株,三级保护有922株。在这众多的古树中,尤以芹洋乡阜莽村的古樟树和武曲镇大韩村的"樟抱榕"最为神奇。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浙江省磐安县有古树名木5176株,分属30个科,59个属,80个种。其中,散生古树名木1866株,分属58个种,古树群148个3310株,分属66个种。一级古树699株,二级古树1098株,三级古树3378株,名木一株。图为磐安县云山石贝村一株树龄150年的松树。  相似文献   
3.
据2002年调查结果,河南省目前尚存古树名木43658棵,分属28科36属90多种。其中,散生古树名木4077棵,古树群69群、39581棵。被列为一级保护的古树有2988棵,二级保护的3947棵,三级保护的3万多棵。树种以柏树、皂角、国槐和银杏为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正定隆兴寺古树群病虫害发生原因,提出北方地处旅游地带的古树群病虫害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陶德树 《现代园艺》2024,(3):143-146
当前,国家农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为了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古树群落展开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怀化市会同县价值较高的古树群落有390多个,从会同县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贡田古树群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古树群落的树种、结构、季相等自然属性,及访问村民、考察村寨历史人文及民风民俗,然后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乡村振兴形势下开发利用现有古树群落既有利于高效保护古树群落,也有利于充分发展地方经济,更有利于改善当地民居生活条件的结论。同时,也对开发古树群落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争取为会同县、怀化市的乡村振兴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国土绿化》2006,(3):52-52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在古树名木普查时,发现国家一级古树1棵,三级古树39棵,古树群一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须弥山发现了一棵已有500年树龄的白榆。这棵白榆树高6米,胸围2.66米,冠幅达到9米,主干横卧,六七条主根从四方支撑,底部悬空,生长在石头缝隙当中,且生长旺盛,在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7.
同纬度最大的古树群落 安徽北部萧县东南,白南向北纵贯着龙岗山脉,皇藏峪省级自然保护区就在这里。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素称“徐淮明珠”,面积26.50公顷,同时也是国家森林公同。  相似文献   
8.
海盐绮园古树群生长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绮园共有39科52属67种植物,其中乔木和灌木有近千株,且均为江浙一带乡土树种,树龄达140 a。本文分析了绮园古树衰退的原因为地下水位高、夏季高温干旱、土壤条件恶化、分布密度高、病虫为害严重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和管理不到位所致,提出了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加强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设架支撑、对已衰老古树应用靠接技术和生根激素处理复壮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过对天水好几处古树群的生态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发现有许多古树群及群落中的某些名木,衰老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古树群的生态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10.
古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素有"绿色活化石"、"绿色文物"的美誉,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给人类的无价珍宝。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每一株古树,都记载着一段历史,一棵树就是一个故事,它们或为国内外的历史名人亲手种植,或与某一历史事件相联系,成为一个城市或地方的一段历史纪实的象征。每一株古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