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豫西南是全国板栗适生区,至2014年春板栗栽培面积超过1 000公顷,推广新品种4个,年产量2.5万吨以上,居河南省前列。近年来,主产区西峡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板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有上升趋势,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栗实象甲1.1危害特点幼虫危害板栗子叶,在栗实内形成坑道,充满虫粪。严重受害区种子常在短期内被蛀食一空,并诱致菌类寄生,以至采收后难以贮存和运销。老熟幼虫脱果后在果皮上  相似文献   
2.
对韭黄地害虫小云斑鳃金龟进行了地上成虫糖醋液诱杀、地下幼虫乐斯本灌根的联合防治,经过2年试验,比单纯40%辛硫磷乳油防治提高防效69.04%。挽回当年10.22%的韭黄产量和次年28.06%的韭苔产量,每公顷挽回产值45000元。  相似文献   
3.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  相似文献   
4.
胡斌 《植物医生》2005,18(3):24-25
酉阳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杨树,如今已建成杨树林2万hm2,是目前重庆东部地区最大的杨树基地林.但由于云斑天牛(也叫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的严重危害,杨树基地建设受到了较大破坏,制约着基地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林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于2002年开始,重点对云斑天牛的发生危害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云斑天牛在我国严重危害杨树、白蜡树和核桃树,蛀干隐蔽生活,防治困难。针对杨树、白蜡树和核桃树3种寄主,从栽培管理和营林技术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云斑天牛的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云斑天牛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核桃是四川省雷波县的支柱产业,在发展之初,由于对云斑天牛危害估计不足,在最近两年造成大面的核桃树受害。关于如何防治云斑天牛,列举了5种方法。随着当地政府重视,云斑天牛病得到控制,核桃产业在雷波县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标准地及样树调查,查明云斑天牛产卵刻槽在杨树树干上的垂直分布规律.其垂直分布位置随树龄增大而逐年上移.在2~5a生幼树上,主要分布在离地1m以下.树皮厚度是影响产卵刻相垂直分布变化及产生空槽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筛选与杨树抗云斑天牛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京兆  卞学瑜 《林业科学》1996,32(4):382-384,T001
筛选与杨树抗云斑天牛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王京兆,王斌,卞学瑜,韩一凡(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关键词杨树,云斑天牛,RAPD,多态性产物植物抗虫基因工程是当前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但真正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